当前在低碳绿色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如何平衡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成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现实挑战。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纷纷研究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我们必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也有一些困难和挑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日前在由中国环境记协主办的主题活动中对记者表示。
我们面临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增长的矛盾。中国经济仍然处在较快的增长过程中,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意味着对能源消耗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中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偏重,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能源消耗量大。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炭为主,煤炭占比高意味着减排的任务更加艰巨。
专家指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此外还制定出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电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税、金融等保障措施,共同形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1+N”政策体系和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落实“双碳”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任务,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必须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长期的关系。要真正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使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主流化,以目标引领,规划先行,指导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双碳”工作。
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涉及领域广,要突出强化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的低碳转型工作,做好重点排放源的温室气体控制。也要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出发,扩大碳汇和发展碳移除技术,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
在制度方面,要特别重视推动从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包括要从碳排放强度的控制向碳排放总量控制的转变,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要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同时,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动力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先组合,出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更多用经济、科技手段减污降碳。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