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中国钢铁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格局

   2023-10-30 中国冶金报141

“站上新的历史方位的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瞄准高端化、拥抱智能化、发力绿色化,加快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2023年10月25日上午,在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开幕式上,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指出了钢铁冶金科技的发展方向。

中国钢铁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及品种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张晓刚高度肯定了中国钢铁工业近年来的发展成就。

产品创新发展方面,我国钢铁工业持续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高品质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和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核电用钢等一批钢铁产品相继进入国际第一梯队,第三代高强度汽车钢、高钢级管线钢等产品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22大类钢铁产品中,19类自给率达到100%,其他3类超过99%,支撑了能源、电力、建筑、交通等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实施。

智能化发展方面,我国钢铁工业从产品创新、生产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和制造系统集成创新4个层面深度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了企业全流程各工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推进了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平台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宝武、沙钢、南钢等企业建立了“黑灯工厂”和智能车间,已实现24小时无人化、少人化运转。

绿色化发展方面,我国钢铁工业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要抓手,大力实施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极致能效三大改造工程,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排放量显著下降,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持续提升,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强度逐渐降低。截至2023年6月底,270余家钢铁企业约7.6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全行业已有31家长流程企业与5家短流程企业成功创建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A级企业,建成了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4A级工业景区,钢铁企业“绿色工厂”已增至113家。

六个方向加力,推动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张晓刚强调,尽管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钢铁工业仍然存在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尤其是以煤、焦炭等为主的高碳化燃料结构带来的高能耗、高碳排放情况尚未完全转变,中低温余热利用、氢冶金、CCUS等突破性碳减排技术还在试点阶段。此外,我国电炉炼钢行业发展缓慢,近年来比例一直是10%左右,与26%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明显,长流程占比高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综合来看,我国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

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从六个方向持续加力,加快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国钢铁产能优化布局,巩固提升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果,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应去尽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建设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促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创建先进钢铁产业集群。

二是持续增强铁素资源保障能力。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确保合规矿企正常生产,加大海外矿产资源投资和开发力度,稳步增加海外资源权益比例。加强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动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

三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薄带铸轧、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通用专用装备和零部件,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

四是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实施钢铁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示范推广,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遴选一批推广应用场景,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五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总量调控和科技创新降碳相结合,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加快氢冶金、低碳冶金等关键共性技术的中试验证和产业化攻关。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

六是持续推进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学术交流是学会为科技创新服务的主要立足点和切入点,中国金属学会创设主办了中国钢铁年会、全国炼铁/炼钢/轧钢/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数字化发展高端论坛等国内学术交流高端平台,发起召开了国际汽车用钢大会、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可持续发展钢铁冶金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等自主品牌国际会议,还与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交流和合作关系。学会将不断创新学术交流形式,提升活动质量,畅通交流互鉴,激发自主创新。

“我国钢铁工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广大钢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不懈奋斗。今年上半年,中国金属学会先后走访了十几家副理事长单位和理事单位,听意见,找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建设一流学会。今后,学会将继续努力,为推动钢铁工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张晓刚最后说道。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