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学文在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上代表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金属学会致辞。
他说,中冶赛迪的发展与进步,得到了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钢铁企业以及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爱护。大家从各方面给予我们很多的指导,为我们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等提供了大量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冶赛迪作为扎根钢铁工业65年的工程技术“老兵”,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发挥好工程技术公司连接应用科学和产业实践的纽带作用,努力为行业作贡献、为客户创造价值。借此机会,我向大家汇报我们近年来为钢铁工业服务过程中的三点体会和一点认识。
第一点体会,设计是为钢铁工业竞争力服务的。65年来,中冶赛迪相继服务建设宝钢、武钢、攀钢、宝钢湛江、鞍钢鲅鱼圈、太钢不锈、包钢新体系、山东日照、福建三明钢铁、中天南通、盛隆冶金等一大批国内重点钢铁基地,以及海外台塑河静钢铁基地、马来西亚关丹联合钢铁等“一带一路”上的有全球影响力的绿地钢铁项目。在这些重大钢铁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和客户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形成了钢铁工业系统设计的方法论和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持续优化。我们充分体会到,设计一定要为钢铁工业的竞争力服务,评价设计的标准,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本身,更应该体现在为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所创造的价值上来。
第二点体会,钢铁是以装备为支撑的,必须要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装备支撑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冶赛迪从设计院向工程技术公司转型,经过持续科研创新,建立起了核心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体系,实现了核心技术产品化的不断突破,在钢铁全流程形成了40余项核心装备产品,为全球钢铁客户提供核心装备供给。
在产品化过程中,难能可贵的是,广大钢企客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我们自主研发的万能轧机,在河北永洋特钢实现首台套应用,解决了高端轨梁生产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并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我们掌握了连轧管三大主机的核心技术,小口径三辊连轧管机组在衡阳钢管、林州凤宝、江苏诚德、长强钢铁等实现应用,为全口径能源管材生产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我们在宝武、中信特钢、河钢石钢、中天钢铁、湘钢、川冶控等客户的支持下,在线棒材工程上采用了我们完全自主的开坯轧机、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超重载高速模块轧机等核心装备,实现了高品质高效和低成本生产;我们自主开发的锌镁铝涂镀机组,先后应用于酒钢、首钢京唐、安钢、国强钢铁等项目,彻底解决了超薄、超厚板规格下的锌铝镁涂镀质量缺陷,大幅提高钢材的耐候耐腐蚀能力。此外,我们首创的ECIA环保原料场应用于宝钢、武钢、中天钢铁、酒钢、抚顺新特钢、太行钢铁等项目,我们的特大型高炉、四点下悬挂转炉及板坯连铸等核心装备应用于台塑河静钢、宝钢湛江、山东钢铁、五矿营口、建龙钢铁、河南钢铁、德盛集团等各大钢铁企业。我们在与行业合作创新中,感恩我们的客户给我们提供这些机会,让我们联合起来,以自主技术提升了我们钢铁工业的装备水平。
第三点体会,加快推动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中冶赛迪坚持领域知识与数字技术相结合,自主研发了CISDigital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创扁平化“平台+应用”智能工厂新架构,打造了行业众多智能制造首创项目,为钢铁生产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突破。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韶钢李世平董事长,在流程工业率先实施智能制造,这在全球钢铁行业具有开创性意义。第一个“吃螃蟹”的总是艰难的。韶钢的智能制造在世平董事长的战略指导下,由中冶赛迪和韶钢团队共同打造,其效果不仅超过了客户的预期,也超出我们自己的预期。我们也因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钢铁工业意义重大。
在此之后,我们不断优化完善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在传统流程工业的集中规模化应用。我们感谢马钢、武钢、宝钢湛江、南钢、永锋钢铁、中天钢铁、欧冶链金、镔鑫钢铁、日照钢铁、天柱钢铁等一大批国内的钢铁企业先后给了我们创新实践的机会,我们抓住这些机会,每做一个项目我们就扎扎实实地往前走一步。
特别是在永锋钢铁,得益于刘锋董事长的战略眼光和开创性的决策部署,我们共同打造了全球首座统一数字底座的精益智能数字工厂。系统上线运营以来,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了近2000吨/人年,由智能制造带来的吨钢成本平均降低160元,“数据”要素释放出巨大生产力,这一实践得到了全行业的高度关注。
肖学文在致辞中还谈到,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钢铁工业减碳需要经过一个“减量达峰再中和”的历史过程,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全行业共同努力,走出一条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化发展的转型之路。中冶赛迪从十多年前布局研发,潜心推动低碳高炉、绿色电炉、氢基竖炉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创新。
一个是我们的第三代绿色高效电弧炉在云南仙福钢铁得到了应用,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出口到匈牙利,这也是继我们上一代电炉出口巴西、土耳其和越南之后,我们的第三代电炉第一次进入欧洲市场。
在高炉流程上,中冶赛迪积极探索碳循环实践,在河北纵横钢铁建成了全球首座2000m3级低碳高炉工业示范项目,通过实践验证,吨钢燃料比降低20~30公斤,其中焦比降低5~8公斤,铁水成本降低10~30元,实现了持续稳定减碳10%的目标,而且在这个方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中冶赛迪正在研发新一代竖炉技术,特别是低成本的低碳路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产业化应用,为行业减碳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
中冶赛迪还牵头承建了国家发改委“双碳”平台,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低碳技术服务。
当前,钢铁工业正处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的新起点,这对于全行业来说,既是巨大的挑战,也带来转型升级的全新机遇。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成功、迈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汇聚创新的智慧,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我们钢铁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