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盘点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工作报告直面问题与挑战,聚焦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打造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产业政策的重中之重。钢铁行业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扎实做好“稳运行、防风险、提质量、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工作,应深度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三大政策机遇,把新旧动能转换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把握宏观政策“聚焦发力”机遇
加快夯实钢铁行业发展“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我国发展环境定位为“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将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设定在5%左右,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基调没有变。宏观经济政策以3个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指引,凸显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导向,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释放出有利于新一年钢铁行业稳定运行的“三大信号”,在当下钢铁需求已然见顶的形势下,应把握机遇加快夯实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一是财政政策“加力”信号。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全年赤字率设定为3%,赤字规模为4.06万亿元,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为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2023年,政府新增地方专项债限额为3.8万亿元,全年发行总额为3.95万亿元;2024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同时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内先发行1万亿元,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前两个月,国家已下达提前批专项债额度2.28万亿元。总体来看,“加力提效”财政政策将有利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稳定基建等重大工程用钢需求。
二是货币政策“宽松”信号。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开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已持续发力,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5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非对称下调25个基点,货币政策更精准、高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宽松的货币环境、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将有利于改善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钢铁供应链资金成本,助力钢铁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三是房地产政策“企稳”信号。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对钢铁市场影响较大。2023年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9.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对化解房地产重点领域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着重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2月29日,住建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要求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在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在此之前,全国31个省份276个城市已建立城市融资协调机制,共提出房地产项目约6000个,商业银行快速进行项目筛选,审批通过贷款超2000亿元。预计围绕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政策仍将持续出台,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会有所恢复,房地产用钢需求下行趋势会有所扭转。
把握内需政策“加力释放”机遇
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
政府工作报告安排新一年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投资领域,突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预计年内将围绕扩大内需出台多项政策,其中“三大政策”将为钢材市场稳定运行注入新动能,也对钢铁行业调整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带来的品种结构调整。“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扩大内需政策之一,大规模设备更新是该项政策的重要抓手。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政府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有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教育医疗设备等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从钢铁行业角度来看,2023年我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传统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保持在84.3%,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下,制造业用钢增量需求将有利于钢铁行业市场需求,也为钢铁企业加快调整品种结构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带来的产品结构调整。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若干工作安排,如“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等。加快构建先进适用、系统完备、集约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将催生对钢铁新产品的增量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对钢铁产品质量和综合服务提出了智能化、绿色化等配套新要求,钢铁行业需要加快推出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适应的新产品、新模式。
三是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区域结构调整。政府工作报告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列为深化改革的重点举措之一,安排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大力优化经济布局也是政府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各地区将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解决制约钢铁行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的核心政策,将促进钢铁行业相关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加之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这些政策将推动钢铁产业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
把握新质生产力“加力发展”机遇
加快钢铁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新热点,诸多人大代表就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议案。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10项重点工作第1位,同时把科教兴国作为第2项重点工作,彰显科技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从而催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是钢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
一是积极开展行业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根基。我国是全球钢铁大国,但仍需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钢铁材料。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关键,必须加大投入,特别要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在钢铁行业领域的原创性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二是积极推动传统要素与新生产要素创新组合。钢铁行业效率主要受传统生产模式、落后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需要重点解决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数据流通不畅等问题。钢铁行业要通过强化技术、数据等新要素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引入数据+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模式,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进而推动新技术与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
三是积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钢铁行业一方面应积极拓展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的合作,共同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利用钢铁行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研发和生产高端特殊钢材、新型合金材料,为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关键原材料。在未来产业领域,钢铁行业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等密切相关,应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趋势,布局一些具有潜力的未来产业,为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宏观政策“聚焦发力”,为钢铁行业夯实基础、确保稳健前行提供了难得的时间机遇;内需政策“加力释放”,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使命在肩;新质生产力“加力发展”,必须转变理念,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钢铁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