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质生产力,钢铁大咖怎么说?

   2024-03-13 中国冶金报175

春天里的中国,东风浩荡,生机勃发。3月11日,2024年全国两会完成各项议程,圆满落下帷幕。

作为一个新的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应该怎么做?让我们听听来自钢铁行业的声音。

①请结合钢铁行业发展实际,谈谈您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董才平:新质生产力的源头在科技创新,关键因素在人才支撑。作为在江苏常州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多年来我一直关注钢铁“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建设,思考如何在钢铁行业近阶段的“阵痛”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给我们传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驱动力,让我们看到新机会、新的产业革命、新的时代机遇。

韩晓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我提交的人大议案《关于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应用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也是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展开的,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②贵单位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制订了哪些发展战略?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进展?

董才平:目前,钢铁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更要顺应政策趋势,加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近年来,中天钢铁通过科技创新、结构体系升级等举措,努力在新型工业化中闯出新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天钢铁近年来陆续推进“百人计划”“雁阵沙龙”机制等青年人才培养工程,让员工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职业通道,根据发展需要在序列间相互转换。今年中天钢铁将进一步开展“跨领域、跨专业、跨地区”干部轮岗,让更多人成长为独挑大梁的“多面手”,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能助力。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中天钢铁成立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加快研发绿色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实施190余项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程,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天钢铁成功在南通基地打造行业首家“三零”(废水零排放、煤气零放散、固废零出厂)工厂,固废综合利用率超过99%;实现煤气全部回收利用,自发电率超9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超40%。此外,我们将按照江苏省南通市的部署,建成一座具备2000万吨钢铁生产规模、2000亿元级营收的绿色临港基地,打造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工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数字化发展方面,中天钢铁通过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链主”企业,中天钢铁为每条生产线、每座工厂、每个产业链都装上智慧“大脑”,特别是南通基地的数控中心,全面实现智能远程操作,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2000吨/人·年,中天南通公司还获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达到国内制造企业最高等级。目前,中天钢铁已建立起“一张网”“两平台”“五应用集群”“二十应用场景”的5G矩阵式应用生态,培育起集团数字化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韩晓军:“十四五”以来,国机重装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锻造国机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扎实推进金属成型技术与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大型铸锻件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30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数字技术研究院,加快催生新产业、培育新模式、形成新动能,在清洁能源、航空航天、先进冶金、新型储能等领域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比如,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国机重装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件500兆瓦级高水头冲击式转轮中心体锻件、我国首套300兆瓦级F级自主化重型燃机转子锻件;研制出百万千瓦级620摄氏度超超临界FB2转子锻件,标志着我国百万千瓦最高温度等级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实现完全国产化;研制出目前全球尺寸规格最大、技术要求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国和一号”CAP1400主管道,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主管道,有力保障了我国核能装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航空航天领域,国机重装成功研制了世界最大的钛合金模锻件——TA15钛合金锻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研制了国内最大6300吨钛合金挤压机等重大技术装备,为航空工业和高端航空模锻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和材料保证;成功研制了C919大飞机70%以上大型模锻件,有力地保障了C919大飞机商业飞行;成功交付1000件空客A320主起落架外筒锻件等产品,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冶金成套装备方面,国机重装研制出全球首台兼容方、圆、板坯多功能连铸机,亚洲最大负载125兆牛预拉伸机组,国内首套自主研发的“一键式”智慧炼钢设备,国内首套生态电炉,国产“手撕钢”装备二十辊不锈钢冷轧机组等装备。

这些都是国机重装坚持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出的硕果,是国机重装在培育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①请结合钢铁行业发展实际,谈谈您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

黄一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重点在于产业链优化、竞争力重塑、价值链跃升,以期实现转型升级、优势再造、换道领跑,实现谋变、赢新、图强。

新质生产力的“新”源自科技创新,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生产力。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钢铁企业要聚焦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共促产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融合化发展。同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创新驱动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尤其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张天福: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钢铁行业应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壮大绿色能源产业等方面培育新质生产力,通过发展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创新应用氢冶金技术,物流运输使用氢能重卡,有效减少碳排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议国家积极出台绿色金融扶持政策,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吴毅: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形成新产业,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一是通过工业4.0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联动,探索产业链延伸和联动的新业态,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钢铁产业生态圈;二是持续研发先进的绿色低碳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制造业的落实;三是在智能化、数字化赛道发力,通过高效率的数字化设计与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精准、高效、优质、低耗等目标,促进数智化转型发展。

②贵单位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制订了哪些发展战略?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进展?

黄一新:近年来,南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坚持“精”与“特”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造新质生产力,打造韧性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推进钢铁产业的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上,南钢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高端研发平台45个,承担国家重大项目4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0余项,162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打造“数据治理+工业互联网平台”双轮驱动的领先架构,通过智能生产、智慧运营、智慧互联和数字服务等领域建设,全面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超过120亿元用于环保提升、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通过全工序、全流程超低排放验收审核。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南钢推进钢铁+新产业双主业发展,打造“一体四元一链”大产业体系,确定“产业×投资”战略,通过精准“选种”、精心“播种”、悉心“育种”、用心“培苗”,发展新智造、新互联、新材料、新能环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同时,南钢以印尼蔚蓝高科技集团和德国科勒等核心海外资产布局为抓手,推进全球化战略。目前,南钢新产业投资集团汇聚了50家子公司,其中全资及控股企业16家、参股企业13家、基金投资企业21家。2016年—2022年,南钢新产业整体营收复合增长率为44%,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5%。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培育、引导“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卡位入链,增强产业链韧性与活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保持更加灵活的联结关系,实现各种要素的有序衔接,推动形成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与恢复能力。目前,南钢已经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余家。

张天福: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晋南钢铁超前布局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筹划建设100兆瓦光伏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厂区)负荷侧储能项目、200兆瓦/400兆瓦时共享独立储能项目、48兆瓦分散式自发自用风电项目以及电解水制氢项目等,持续加强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有效激活晋南钢铁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争当中国近零碳钢铁企业先行者。

作为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晋南钢铁将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与上下游企业携手合作,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提质升级。目前,晋南钢铁旗下沃能化工通过固碳再利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36万吨;集团投运了500辆氢能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0万吨;厂内厂外650兆瓦光伏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9亿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89.73万吨,节约标准煤36.36万吨;规划建设的600兆瓦储能项目年存储绿电8亿千瓦时,可减少碳排放79.76万吨,节约标准煤32.32万吨。

以上项目全部投运后,晋南钢铁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15.5万吨,节约标准煤68.68万吨,将大大改善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推动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吴毅:一是立足优势、瞄准前沿、聚焦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二是补齐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增强综合竞争力;五是聚焦数字化赋能,建设数字永钢。

在产品和技术开发方面,永钢坚持“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发展战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打造细分领域的“拳头”产品。永钢自主研发的超超临界发动机组用焊丝钢和贝氏体非调质钢两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格连铸圆坯广泛应用于风电、火电等能源领域,2200兆帕桥梁缆索、2400兆帕级钢绞线用钢等一系列高强韧产品的开发初见成效。这些绿色低碳产品的成功开发,使得永钢的产品在细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数字化方面,永钢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从“客户需求”到“客户满意”的端到端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数字化赋能,为绿色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撑。

③有人认为,当前钢铁行业数智化改造仅停留在以提升劳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的技艺改造上,而忽视打造新质生产力。请谈谈您对此的理解。

黄一新:提升劳动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向着极致效率、极致成本的方向努力,是钢铁企业共同面对的行业性课题。如何在“升”与“降”的过程中打造新质生产力?我认为,“智慧”是路径。

随着产业分工深化,未来产业的竞争,已由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近年来,南钢在拼技术、拼成本、拼创新、拼服务上实干笃行,不仅拼劲十足,“拼”法也在转变提升。围绕C(客户)端置顶、M(市场)端登顶、S(平台)端触顶,以及极致成本力、数智力、新产业发展等企业发展核心点,南钢在解决生产现场难题、提效率降成本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链攻坚、构建创新生态圈。基于此理念诞生的南钢智慧运营中心,具备生产运营管理、工艺分析优化、物料平衡、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优化、数据分析等能力,是钢铁行业首个集群式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了从“单领域单工序寻优”到“跨领域全局寻优”的转变。

吴毅:钢企在数智化改造中打造新质生产力,要发挥好行业特有的优势,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数字化的智慧决策。钢铁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管理行为、营销活动等过程,以及外部的政府政策引导、市场环境等数据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形态呈现给决策者。当信息发生变动时,利用这些内外部数据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指引,减轻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企业决策更加系统、科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保障。

二是数字化的智能设计。钢铁企业具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数据中包含钢铁产品生产的各种规律。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可以把钢铁生产过程的产品状态、性能、组织、结构等内部的规律摸清,为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建立内在机理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