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钢铁企业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特别是大企业要发挥区域性带头作用,维护市场稳定,努力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4月3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4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在发布会上表示,进入4月份以来,企业库存显著下降,钢材价格止跌企稳并小幅回升,但进口矿价格升幅更大,钢铁企业仍存在进一步控产降库存的空间。
钢协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陈玉千、副总工程师黄导、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冶金报、世界金属导报等媒体记者对于产量调控、钢材出口、钢铁需求新变化、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钢铁新质生产力等话题的关切。钢协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苏长永主持会议。
一季度行业运行总体情况
姜维首先介绍了一季度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他表示,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钢铁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撑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对钢铁产品的更高需求,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但也面临市场供需出现阶段性严重失衡、钢材价格下跌明显、铁矿石价格高企等困难,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难度加大。
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小幅下降,但受下游有效需求不足及春节后需求启动延缓等影响,粗钢表观消费量降幅大于产量降幅,供需矛盾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叠加铁矿石等原料价格易涨难跌的影响,企业利润明显下降,钢铁行业运行呈现出高产量、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
钢铁产量同比下降,消费降幅更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57亿吨,同比下降1.9%;生铁产量2.13亿吨,同比下降2.9%;钢材产量3.36亿吨,同比增长4.4%。一季度,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2.32亿吨,同比下降4.7%。总体看,钢铁供给强于需求。
钢材出口同比增长,进口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一季度,全国出口钢材2580万吨、同比增长30.7%,出口均价789美元/吨、同比下降33.4%;累计进口钢材175万吨、同比下降8.6%,进口均价1642美元/吨、同比下降4.1%;折合粗钢净出口2438万吨,同比增长33.7%。今年初以来,钢材出口“量增价跌”趋势明显。
企业库存同比上升,达到近年同期最高。从企业库存来看,3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到1953万吨,为今年初以来最高水平,也是近四年同期的最高水平,仅次于2020年疫情期间的2141万吨。截至3月下旬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约1843万吨,环比下降5.66%,同比增长6.8%,高于历史同旬最高值2020年3月下旬的1807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钢材价格同比下降,铁矿石价格同比上升。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一季度,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09.95点,同比下降6.29%。其中,CSPI长材指数平均值为112.10点,同比下降8.80%;板材指数平均值为109.04点,同比下降6.92%。据海关数据,一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3.1亿吨,同比增长5.5%;进口均价为129.5美元/吨,同比增长10.6%。钢价下降6.29%,同期进口矿价上涨10.6%,不合理的矿价严重侵蚀了钢铁行业效益。
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行业效益同比下降。据钢协统计,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1.49万亿元,同比下降4.55%;营业成本为1.42万亿元,同比下降3.99%,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0.56个百分点;利润总额87.08亿元,同比下降47.91%;平均利润率为0.58%,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截至3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3.04%,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
环保指标持续改善,环境绩效不断提升。据钢协统计,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取水量同比下降1.71%,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悬浮物、石油类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3.44%、20.93%、62.55%、24.55%、16.23%、41.70%,吨钢二氧化硫、吨钢颗粒物、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99%、5.94%、6.49%,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0.26%。
3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认清形势保持定力共同维护钢铁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倡议书,从“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凝心聚力,促进有序发展”“保持定力,维护市场稳定”“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定信心,谋划生产经营”5个方面发出倡议,呼吁企业坚持“以销定产、以效定产、以现定销”的经营原则,根据市场变化自律控产降库存,实现供需动态匹配。进入4月份以来,企业库存显著下降。4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约1812万吨,比3月中旬、去年同期、前年同期分别下降7.26%、2.29%、7.89%。钢材价格止跌企稳并小幅回升,现货市场方面,CSPI上海地区螺纹钢(HRB400)价格从3月底的3450元/吨回升至4月19日的3600元/吨,上涨4.3%;期货市场方面,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主力合约价格均从4月1日起波动上行,其中热卷2410合约价格从4月1日的最低价3550元/吨,上升至4月18日的最高价3869元/吨,涨幅超过300元/吨。但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反弹幅度达到19.5%,严重影响行业的经济效益。
同时,我们看到,钢铁企业仍存在进一步控产降库存的空间。4月中旬,钢材企业库存比2021年同旬仍高221万吨、高13.9%,比2020年同旬高70万吨、高4.0%。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钢铁企业还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自律控产降库存,特别是大企业要发挥区域性带头作用,维护市场稳定。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钢铁行业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姜维说。
高端化方面,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汽车、船舶、家电等制造业和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用钢需求,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3年的48%,今年初以来呈进一步上升的态势。一季度,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热轧薄板为产量增长较大的品种,同比分别增长9.0%、10.4%、16.5%、14.5%、63.8%。从出口品种看,板材出口量大且增长明显,热轧板卷、镀层板和热轧薄宽钢带出口增量较大。一季度,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比超过35%。
智能化方面,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走在我国工业领域前列。据钢协调研,参与评估企业的数智化改造投资达到吨钢38.5元,较上一年提高23.9%。63.3%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机构和专职队伍开展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意识逐步增强。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已成为钢铁行业普遍共识,机器人(含无人化装备)应用密度达54台(套)/万人。50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了管控衔接、产销一体和业财无缝。智能工厂和智能集控中心正在成为新趋势,40%的企业在主要产线应用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79.6%的企业试点应用大数据模型,18.4%的企业已开展局部AI应用,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过程管控和智慧化企业运营管理的企业分别达到79.6%和57.1%。
绿色化方面,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争取按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截至2024年4月23日,共有136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95家企业完成了全工序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4.495亿吨,吨钢超低排放改造投资约为453.8元;41家企业完成部分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1.41亿吨;目前正在评审的31家企业涉及粗钢产能约0.54亿吨。58家企业4.4亿吨产能作为极致能效培育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实施极致能效工程,在带来十分可观的节能减碳量的同时,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目前,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累计发布EPD报告120份,下载量超过2.3万次,受到了钢铁产业链、生态圈、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及认可。
自律控产降库存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
姜维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含金量”和发展韧性正在提高,推进新型工业化对钢铁的需求在很长时间里还将维持较高水平,且要求质量更优、性能更高、能耗更低。今年初召开的钢协六届六次会员大会提出,钢铁行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目标,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扎实做好“稳运行、防风险、提质量、优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姜维表示,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态势比较严峻,下阶段要重点关注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自律控产,努力提升经济效益。自律控产降库存,这是当前行业保效益的首要任务。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三高三低”特征,原因主要是供给弹性释放过大,市场需求同比下降,企业库存大幅增加,对上游原料价格产生支撑,对钢材价格产生抑制。亟须全行业统一思想,降低生产强度,杜绝恶性竞争,推动钢厂库存尽快回归往年正常水平。特别是随着近期下游需求逐步恢复,市场上出现一些关于钢价、效益前低后高的炒作,需警惕随之而来的复产冲动导致产能过快释放,再次造成新一轮供需失衡。各区域的龙头企业要起到带头作用,加强区域自律、深耕区域市场,共同维护市场稳定有序。企业要保持定力,坚持控产降库存,践行“三定三不要”原则,追求有质量的运行、有效益的发展。
二是适应需求变化,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优化品种调结构,这是搏击市场风浪的关键所在。钢协会员企业近年盈利数据分析显示,兴澄特钢、湖南钢铁、新兴铸管、龙腾特钢等位居前列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高,钢材品种正在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钢铁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建筑钢材需求趋势下降已成为行业共识,汽车、家电、船舶、机械等制造业用钢量稳中有升,风电、核电等新能源产业对钢铁的需求快速增长。3月份,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振了钢材市场需求预期。据测算,大规模设备更新可带动中高端工业用钢材消费增量约800万吨。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制造业、能源等钢铁需求将迎来新机遇。
三是转变出口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要满足国内需求是中国钢铁始终坚持的基本定位。一季度,钢材出口延续了2023年的增长态势,这是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且保持较强竞争力的体现。不过,钢材出口呈现“量增价跌”的态势不可持续,在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下,企业须重视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2023年我国遭受贸易救济原审调查4起,今年一季度已接到贸易救济原审调查5起,新兴市场及发展中经济体发起案件数量呈上升态势。企业要理性对待、优化结构,通过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高水平竞争与服务。同时,加强上下游、国内外交流合作,通过举办中国国际钢铁大会等国际会展活动,促进供需对接,推动企业转变出口模式,增加对终端用户的直供直销。
四是深化对标挖潜,维护产业链稳定运行。对标挖潜降成本,这是应对市场下行的重要法宝。一季度,钢材价格同比下降6.3%,铁矿石进口均价同比上升10.6%,铁矿石价格易涨难跌严重侵蚀钢铁行业的正常经营利润。面对原燃料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绿色低碳投入的不断增加,钢铁企业要继续深化对标挖潜,通过全维度对标、全系统找差、全方位改进,降成本、提效率、抗风险,努力保持经济效益稳定。总的来看,铁矿石、焦煤、焦炭等原燃料供给偏向宽松,产业链上下游应相向而行、深化合作,避免价格非理性波动对产业链稳定运行的影响。
今年初,围绕“1231”行业发展目标,钢协提出了促进行业稳运行、优化产能治理机制、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推广实用新型钢铁材料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合力参与行业治理等8项重点工作,并分解任务、推动落实。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同时,按照“将企业的核心诉求转化为行业的专业意见、将行业的专业意见转化为政府的政策选项”的工作原则,向有关部委报送促进钢铁产业链稳定运行的政策建议,得到了各部委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后期将继续跟踪推动工作开展。
整体来看,当前,全行业对于市场形势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共识进一步凝聚。宝武、鞍钢、首钢、河钢、沙钢等主要钢铁企业都在积极践行“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努力提升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近期,钢材价格止跌企稳、小幅回升,钢铁行业运行态势环比向好。“后期,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逐步发挥作用拉动钢铁需求,以及全行业自律控产降库存取得阶段性成效,钢铁行业有信心进一步稳定运行、提质增效,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钢铁贡献。”姜维说。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