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冲刺“双过半” 多途径降本提质增效稳增长

   2024-05-10 证券时报网43

“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4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4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对央企来说,进入二季度,也意味着完成上半年经营任务步入冲刺阶段。

近期,随着一季度生产经营“成绩单”陆续出炉,中央企业集团层面积极部署谋划、全力以赴实现“双过半”。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深入推进降本提质增效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对比以往,治亏扭亏、向新兴领域业务要效益的受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同时,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再次强调中央企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记者从多家企业了解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已经在不少企业内部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有望保持高速。

多家央企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企业实现增加值2.5万亿元,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围绕“一利五率”考核体系,一季度多家企业交出亮眼“成绩单”。如中国大唐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实现“翻番”,多项指标创历史最优;哈电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均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在有色金属价格同比下跌的情况下,中国有色集团利润总额逆势增长,“一利五率”稳步提高。

中央企业在市场开拓、重大工程建设、优化结构布局等方面也取得诸多新进展。如中国五矿新签海外合同额同比增长151.3%;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23.53%;国家管网集团输油气生产能力屡创新高;中国大唐累计获取新能源建设指标为2023年同期的11.7倍,累计新能源核准装机同比增长95.6%;此外,企业研发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如一季度,兵器装备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6%,智能无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以上。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向稳向好,一些国有工业企业、服务行业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回暖较快。同时,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效果开始显现,尤其是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治理亏损企业、完善新型经营责任制等工作的推进,有利于经营业绩改善。

多途径

降本提质增效稳增长

虽然一季度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开局良好,但接下来仍然面临较多挑战,二季度是事关全年走势的“关键期”。4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2024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活动上,国务院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紧咬确定的业绩目标,推动各项提质增效稳增长举措落地见效。

二季度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经陆续召开经营分析会,积极谋划、全力以赴实现“双过半”。记者注意到,深入推进降本提质增效稳增长工作被摆在突出位置,具体落地途径呈现多措并举的特点,但相比与往年,更多企业对降成本、扭亏治亏更加看重。

如中核集团表示要深入推进亏损微利企业治理;中国海油着力系统降本治亏,加强全业务链条成本管控;中国华电提出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制定重点亏损企业治理方案;中国节能将做好法人压减与扭亏治亏工作并重;中国黄金集团则强调,强化预算与成本管控,体现应有的涨价利润。

央企也将目光聚焦于向新兴领域业务要效益。如中国海油表示要发展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通用技术集团提出加快推进新材料业务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现金比自2023年被纳入考核管理体系以来,强调收益质量成为中央企业的必答题。相关企业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行现金流自平衡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有望保持高速

扩大有效投资也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高出全国水平5.9个百分点。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看来,这一表现应该与中央企业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带动有关。

从企业经营分析会释放的信号来看,这一态势仍将持续。二季度,以重大项目或方案为抓手,不少中央企业部署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家电网提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推进规划前期工作,推动各级电网建设,做好新能源并网消纳。南方电网强调,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深化改革、国际业务等培育新增长点。中国华电表示,要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落实,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场景挖掘和落地。

此外,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也在酝酿中。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会上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快推动先进设备更新,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化改造,加大老旧装置改造、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装备应用力度。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也在会上释放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的政策信号。据了解,以“有效”为关键词,中国石油、国家能源集团、国机集团等企业已着手研究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