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9月13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向各地方和有关企业发出通知,就抓紧做好发电供热企业直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工作做出安排,要求推动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直保并全覆盖,确保发电供热用煤需要,守住民生用煤底线;发电供热企业和煤炭企业在今年已签订中长期合同基础上,再签订一批中长期合同,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
从政策导向来看,目前的重要方向是进一步发挥煤电长协作为动力煤压舱石的作用,针对重点的民生刚需环节进行全面保障。
那么目前的供应情况能不能做到呢?2020年电力工业企业的动力煤消耗量占整体消耗量的69%,2020年采暖季(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电力加供热的动力煤消耗量占整体消耗量的72%。目前的整体供应水平完全可以覆盖电力供热企业的需求量。如果按照新的政策要求,将发电供热企业中长期合同占年度用煤量的比重提高到100%,则既可以降低取暖季用煤成本,又可以进一步保障煤电企业用煤需求。
目前的配套政策也在强化这一政策导向,在产地增产的环节上,要求增产保供的煤矿,增量部分需要补签长协,引导增量部分保民生用煤,减少了刚需民生用煤对市场煤的需求份额。同时,在下游环节上,严格执行能源双控政策,加强能耗监管,将倒逼高耗能行业的煤炭高效利用,进而降低下游整体煤炭需求。
这个政策导向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传导效果。第一,解决了电力、供热等民生用煤的后顾之忧,这些保民生的终端摆脱了不管什么价格都必须要买的窘境。电力、供热作为“半政策”的动力煤需求主体,其市场煤需求或不断萎缩,进而推动动力煤现货市场不断向“市场经济”转变。第二,调节和优化了煤炭的供应流向,将供应增量定向提供给重点企业。同时高耗能产业的煤炭需求减少,将原本供应这部分的煤炭释放出来。而市场煤失去民生用煤的刚需支撑之后,高煤价对于其他终端来说,变成不得不考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当利润不足以支撑高煤价的需求时,就会被动减少需求,从而改变煤炭市场的供需结构。从中长期来看,对煤炭价格将形成一定压力。
因此,总的来看,这一政策既保住了民生用煤,又利用市场经济自发地调整现在高煤价的非理性状态,避免了误伤民生用煤企业。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