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赛跑

   2021-10-18 网络231

  “由于不锈钢生产原料种类多、工艺流程多,中国不锈钢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路径: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10月14日,在2021(第二届)中国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高端论坛暨不锈钢联盟第一届第三次会员大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首席顾问李新创做出上述分析。

  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碳排放量最高的制造行业,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到全球钢铁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其中不锈钢产量约占钢铁行业总产量的7%,因此不锈钢低碳生产十分必要。

碳达峰、碳中和对不锈钢行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

  钢铁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未来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 “碳经济”挑战。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建民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将显著优于全球平均水平。“下游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将为不锈钢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和机遇,而碳达峰、碳中和将对中国不锈钢生产和消费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李建民表示。

  世界钢铁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分析,碳达峰、碳中和是进入新世纪20年代后面临的全新的、历史性的挑战,钢铁生产和应用技术面临着革命性的更新换代,对不锈钢行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不锈钢和特种合金行业拥有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所有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中,不锈钢拥有无以伦比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优异的环境性能,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角落。钟绍良说,采用不锈钢有利于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同时有利于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其超强的耐用性可以使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比同类材料减少30%左右。

不锈钢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李建民介绍,全球不锈钢生产和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国不锈钢产业地位日益重要,不锈钢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趋势:一是强化战略资源掌控,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二是推进行业联合重组和共赢合作,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快不锈钢产业优化布局,打造高效不锈钢生产供应体系。四是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创造和引领新的市场需求。五是加大工艺技术创新,走高效低碳发展之路。

  “精品化:不锈钢产品发展策略;绿色化:不锈钢企业责任担当;智慧化:不锈钢竞争未来焦点。”李建民表示。

  李新创强调,钢铁工业碳达峰、碳中和之路,实际上是一场技术革命的赛跑。由产品研发创新到全工序全流程全环节低碳技术的集成创新,将成为钢铁工业降碳达峰的关键举措。对此,钟绍良表示,中国是全球不锈钢生产和消费中心,现在也是全球领先的不锈钢技术和产品创新中心。“在过去几十年中,不锈钢生产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钟绍良说。

不锈钢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潘料庭介绍,中国不锈钢行业围绕工艺技术领域经历了三次革命,而且在时间跨度上“53年—7年—3年”。53年即从1952年传统工艺开始到2005年镍生铁工艺出现;7年即2005年镍生铁工艺出现到2012年一体化工艺兴起;3年即2012年一体化工艺兴起到2015年冷连轧技术革新。

  事实上,由于不锈钢材料非线性、各向异性,没有明显的屈服点,中国不锈钢及特种合金新材料“高端不高,低端不少”。尽管如此,与碳钢相比,不锈钢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钟绍良呼吁:不锈钢行业企业家和相关专家,在追求企业规模扩张、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要紧跟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步伐,高度重视不锈钢产品潜在的环境和健康影响,为应对未来直接或间接针对钢铁产品环境立法和相关贸易壁垒做好准备。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