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0月初由于国庆节长假积累了上涨情绪,部分钢材品种价格创下下半年新高,但相比煤炭等品种,钢价涨幅在大宗商品中并不算高。与去年同期相比,煤炭价格涨幅达200%左右,焦煤、焦炭、硅铁价格涨幅也在150%~180%,而普碳钢价格涨幅基本在60%以内。
钢价虽然在10月份开头迎来了“开门红”,但也没能“笑到”月末。Ⅲ级螺纹钢价格自10月9日达到5946元/吨的相对高点后,直接滑到了10月28日的5283元/吨,整整下跌663元/吨。其他品种价格走势相差无几。此前,市场预计在供需双弱格局下钢价仍有高位震荡动能,但10月份这轮下跌着实有点“打脸”。笔者认为,要想抓得准价格走势,就有必要对价格运行的逻辑进行分析。
涨价的逻辑:各种“控”
当前,钢铁限产的路径主要有3种:一是能耗双控下的产量压减,二是环保因素下的秋冬季限产,三是限电下的限产。3种限产叠加,是今年下半年钢市运行的主要逻辑之一。
能耗双控是“双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常态化政策。从发达国家自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进程来看,欧盟国家要用60年,美国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我国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只有30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氯碱、玻璃、水泥等行业的能耗总量,是既定政策。实际上,能耗双控政策在“十三五”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只是今年以来加快了实施进度、加大了实施力度。今年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的通知,9个省份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因此,部分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一级预警的省份开始加大第三季度限产力度,从而加大了这些地区对耗能企业的停产、限产力度。
同时,今年的秋冬季限产力度也大于去年。为了确保明年初冬奥会举办期间空气质量良好,今年的秋冬季限产明显扩围加码。日前,工信部办公厅和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21年-2022年采暖季钢铁行业错峰生产的通知》(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河北省今年要做到粗钢同比减产2171万吨。据测算,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天津、北京在今年9月~12月份累计将压减粗钢产量1871万吨,月均压减粗钢产量468万吨。《通知》规定,在第二阶段(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3月15日)中,以削减采暖季增加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原则上各有关地区钢铁企业错峰生产比例不低于上一年同期粗钢产量的30%。如果按照京津冀、山西等地2021年粗钢产量数据测算,这些省份(直辖市)仍要压减3332万吨粗钢产量。
自今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压减工作相继落地,做到了实打实的限产,使得粗钢产量受到明显抑制,尤其是9月份粗钢产量出现大幅下降,这间接刺激了钢价一轮又一轮的上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今年8月份以前的限产,影响主要在供给端,而进入8月份后有了限电因素的扰动,影响主要在需求端。
钢价走势不完全取决于限产
能耗双控影响深远,后期或许还有更多降耗方式要出台。因煤炭缺口而导致供电紧张,碳元素和铁元素多个品种受到影响,价格大幅波动。
煤炭价格大涨,既有历史欠账问题,也有能源结构转换迎来历史转折关口的问题,还有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后遗症的问题,更有国际通胀、货币泛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问题。目前,美国天然气价格创下近7年来的新高,钢铁价格更是全球最高,热轧卷板价格持续超过1万元/吨。这都是美国加征关税、疫情后自产不足和滥发货币的结果。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几乎都在这一年创下历史新高或者次新高,原因何在?这背后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断裂,全球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原材料价格暴涨使消费出现分化,深层次矛盾越来越明显。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钢价走势并不完全取决于限产。2020年,在钢铁没有大规模压减时,钢价也上涨了一大截,这足以证明影响钢价走势的因素较为复杂。限产只是催化剂、助推器。况且,我国情况较为特殊,疫情下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快步迈入经济复苏通道,并且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限产就容易导致供需错配,也容易给资本提供借机炒作、猛拉价格的机会。当然,作为工业的粮食,钢铁自身的行业特性和其在产业链的地位决定了钢价不能像其他品种那样暴涨。
总体上看,限产、限电增强了钢铁压产的效果,供给收缩已是不可逆转的事。但是,需求同样面临下降压力。尤其是8月份之后,限电、限产措施对下游消费影响加大。各种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利润从下游流向原材料,产业链积累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下游的生产节奏、备货节奏、工期、资金到位情况等都受到了影响。对于钢价来说,限产力度大,价格就会走强,反之亦然,但钢价很难再创历史新高,大概率会在高位震荡运行。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