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更是碳排放大户,全国钢铁碳排放量贡献占全球钢铁碳排总量的60%以上。钢铁行业如何摘掉高碳的帽子?
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的“节能服务企业暨钢铁行业节能技术交流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名誉院长殷瑞钰抛出一组数据——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出现拐点,达到最高峰17.31亿吨,随后开始呈现下降态势。
而近年来由于粗钢产量猛增,2019年达到9.95亿吨,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总量又上升到16.25亿吨左右,2020年更是升至17.38亿吨左右。
殷瑞钰指出,过去30年,中国钢铁工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由于我国粗钢产量较大,钢铁工业碳排放对全国碳排放总量的贡献仍然较高。未来,要实现国家的碳减排承诺,钢铁工业必须走脱碳化发展道路。
“钢铁行业碳达峰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可谓‘达峰’不难,但‘下坡’不易,这并非完全取决于钢铁工业自身。”殷瑞钰表示,钢铁工业的碳达峰既取决于吨钢的排放强度(包括高炉—转炉长流程和全废钢电炉短流程之间的比例),同时也受到粗钢总产量的影响。
为此,他初步判断,钢铁行业碳排放已经进入峰值平台,钢铁行业越早实现碳达峰,越有利于后续“碳下坡”和“碳中和”的实现。
殷瑞钰强调,钢铁企业要走节能、减排、脱碳等绿色发展道路,当前要高度重视脱碳化。
第一,资源脱碳化,特别是合理使用废钢;
第二,能源脱碳化,少用或不用化石能源,转而用电,特别是充分利用电网弃电;
第三,生产制造流程脱碳化,首先从建筑用长材的生产流程变革做起,以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生产为主,合理布局城市周边钢厂;
第四,进出口贸易脱碳化,以税收、配额等措施限制焦炭、铁合金、低附加值钢材等高碳负荷产品的出口总量;
第五,政策法规脱碳,分行业实施碳交易,分阶段、分产品、分制造流程开征碳税,出台脱碳化负面清单,酝酿脱碳化立法;
第六,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降低高能耗制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同时加强提高碳汇能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诸多冶金企业都对冶炼工艺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节能改造。
据四川冶金控股集团介绍,该公司各基地就改为CONSTEEL或量子电炉工艺进行冶炼,并配套相应的炉外精炼装置及方坯连铸机、铸坯直接轧制的生产作业线,同时还采用了废钢预热连续加料技术、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超高功率供电技术、泡沫渣技术、连铸坯直接轧制工艺及其他节能措施技术。
相比改造前,整体能耗强度由122.18kgce/t降低至113.07kgce/t,按照1000万吨普钢产量计算,能源消费每年减少约9万吨标煤。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