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我国低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将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中之重。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能源资源消耗密集型产业,当前,粗钢产量压减正在成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完成节能低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一、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背景
2020年12月,工信部肖亚庆部长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2021年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部署,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粗钢压减工作正在有序展开。
粗钢产量压减是国家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解决行业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几年,随着行业效益好转,粗钢产量屡创新高,短期内的国内外旺盛需求和投资拉动导致粗钢产量高位快速增长。以史为鉴,若任其发展,极易走上刺激-增长-过剩-亏损的老路,压减粗钢产量作为重要手段,将督促行业摒弃以量取胜、粗放发展的惯性模式,引导企业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保障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80%以上依赖进口,且供应端高度集中,定价机制不透明,定价话语权长期缺失。2021年1-9月进口铁矿石均价179.1美元/吨,同比增加88.3%,严重侵蚀行业发展效益。特别是近些年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面临极大不确定性,控制粗钢产量将有效降低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降低产业链风险,助力行业平稳健康运行。三是促进完成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占全球钢铁行业的60%以上,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5%左右,以化石能源为原辅料的工艺流程也决定了行业高消耗高排放特性,“双碳”要求和资源能源约束将是全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现有的工艺技术条件下,主要依靠总量控制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和碳减排,在氢冶金、电炉钢短流程等工艺技术短期内难以获得大的突破情况下,控制总量是最主要、最有效途径。
二、粗钢压减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单月粗钢产量明显下降。下半年以来,粗钢产量压减成效良好。8月,全国生产粗钢8324.0万吨、同比下降13.2%,日产268.5万吨、环比下降4.1%;9月,全国生产粗钢7375.0万吨、同比下降21.2%,日产245.8万吨、环比下降8.5%。9月,河北、江苏、辽宁等25个省粗钢产量均同比下降。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分别同比下降22.8%、27.2%、30.1%、18.7%。二是第四季度粗钢压减面临较大压力。1-9月份,全国累计粗钢产量8.06亿吨,同比增长2.0%,同比增长约1600万吨。为保证2021年粗钢产量不增,第四季度单月平均需压减500万吨以上;若以压减2000万为目标,则第四季度单月平均需压减1200万吨以上。如表1所示,1-9月累计同比增长较大省份,第四季度月均粗钢产量须大幅度降低,山西、安徽、湖北、广西等14个省份完成年度粗钢产量不增目标压力较大。
表1 1-9月各省份粗钢产量情况表
三、粗钢压减政策的影响
一是扭转了铁矿石价格单边上涨态势。近两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与生铁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特征。2020年生铁产量同比升高4.3%,月度生铁产量基本呈现单边上涨态势,铁矿石价格由年初83美元/吨升高至年末140美元/吨。2021年1-5月份钢铁产量持续上涨,全国粗钢和生铁累计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9%和5.4%,带动进口铁矿石价格最高上涨至230美元/吨以上。9月份生铁产量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6.1%,本年度累计生铁产量首次同比下降,进口铁矿价格亦下降至全年最低值93.4美元/吨。
二是钢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粗钢产量压减的预期叠加国内市场需求拉动促使钢材价格从4月份开始大幅上涨。5月中旬,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升至174.8点,创历史新高。之后,受国家监管力度加大和保供给稳物价调控的影响,钢材价格逐步回调后保持相对稳定,9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57.7点。1-9月份,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143.3点,同比上升39.9%。
三是行业效益水平稳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复苏加速释放需求,通货膨胀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的背景下,粗钢供给端压减产量叠加成本端上涨压力以及需求增长预期和资本市场炒作等综合因素导致钢材价格出现快速上涨,行业效益明显回升。1-9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2407.1亿元,同比增长40.7%;利润总额3665.8亿元,同比增长144.8%;销售利润率5.1%,比去年同期上升2.2个百分点,接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利润率6.96%的水平。
四是对下游行业影响总体可控。下半年,随着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窄、国内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进出口政策发力,国内钢材需求或将下行,预计供需不会出现严重失衡现象,粗钢限产政策对下游行业影响总体可控。
总体看,粗钢产量压减对于行业稳定有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前的压减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略显“简单粗暴”,不同层面也提出了诸多质疑。一是能否真正起到产业结构调整“扶优汰劣”的作用,例如个别优质的产能转移项目或正在技改中代表着最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因为没有产量指标而无法正常投产;国家一直鼓励短流程,但在停限产过程中,一些短流程企业却因易停、损失小等因素被“优先”限产。二是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铁矿进口问题,扭转铁矿石长期依赖进口和缺乏话语权的局面。三是是否会削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积极性和创新发展的动力。四是对于一些粗钢产量没有纳入2020年统计的企业,是否要再研究一下将其重新纳入。建议这些问题仍要深入研究,给出系统解决方案。
四、措施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是统筹协调,坚持粗钢总量控制。综合考虑政策延续性、国家资源安全保障需求以及近几年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等因素,尤其是今后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加大,钢材市场需求将回落,建议继续对粗钢产量进行总量控制,防止粗钢产量盲目增加。在今年实施效果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结合今后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事求是、完善优化粗钢限产政策。
二是精准施策,实施差异化限产。根据企业碳排放、能耗双控、环保水平等指标,依靠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压减粗钢产量,分类施策,避免摊分任务式简单压减;科学、合理制定粗钢产量基准目标,对于优质产能,因正在技改产量统计不全面或产量没有纳入统计的,应以一定的产能利用率为基础,给予企业合理的产量指标,真正做到“有保有压”。
三是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及时预警。指导地方对辖区内重点钢铁企业实施直报制度,监测企业原料供应、生产、销售、重点项目等情况,准确把握钢铁工业运行形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提出预警建议,确保钢铁行业在合理区间内运行。
(二)企业层面
一是加强行业自律,减少同质化竞争。钢铁企业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国家及省市相应的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坚持按需生产,积极控制产量过快增长。同时不断进行结构调整、管理精细化和技术创新,减少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质量,推动行业话语权和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按单生产,合理排产。钢铁企业应积极主动适应新情况,互相监督,严格执行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要求,及时发布减产信息,尽早制定出生产计划和检修时间,合理安排承接订单,按照产量调控目标合理组织、均衡生产,推动粗钢产量压减政策的落实。
三是全面提高环保、能耗、碳排放水平。以环保、能耗、碳排放水平为依据制定粗钢产量长效约束机制是大势所趋,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政策以及近期发布的错峰生产方案等均对环保绩效A级企业给予差异化限产支持,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也必将逐步纳入。企业应主动作为,加快开展碳达峰行动计划、全厂系统性节能诊断、环保超低排放改造等工作,全面提高节能降耗水平,降低限产损失。
四是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优先满足国内。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产品质量稳定性。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海工钢、特种合金钢等品种钢,推动品种结构转型升级。同时,调整出口策略,压缩钢材出口量,优先满足国内市场,做到普通产品不出口或少出口,把产量指标、出口指标用于生产和出口高附加值产品。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