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氢冶金应用技术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21-06-21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51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可行的实施路径和技术研发方向是什么?6月18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主办的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及氢冶金应用技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人员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世界钢铁协会主席、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院长,河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于勇;北京科技大学校长杨仁树到会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做大会主报告。因疫情原因无法到会的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为大会发来了演讲视频。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主持开幕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钢铁要强大、要引领世界,能否站上世界低碳冶金技术前沿至关重要。”何文波在致辞中强调了低碳冶金技术创新研发的重要性。他提出,瞄准低碳零碳目标,多家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共同采取行动是明智的、理性的选择,也是我们所倡导的。在钢铁低碳领域寻求颠覆性、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全球钢铁合作必不可少。微信图片_20210620093611.jpg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钢铁行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必须进行调整。”于勇的致辞直指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创新方向,“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就要通过‘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的创新,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他提出,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面向未来,钢铁行业无论是“能源结构创新”还是“工艺结构创新”,“氢能应用”都是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的最佳途径。特别是氢冶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将带来传统钢铁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使钢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杨仁树则在致辞中呼吁大家直面挑战。他指出,“双碳”背景下,基于碳冶金的传统冶炼工艺已无法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发低碳发展新工艺,实现低碳环保转型发展,做到同人类、社会、城市和谐共生,是钢铁行业发展方向,是所有钢铁人达成的共识。

  赵沛也强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庄严承诺,既是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巨大发展挑战,同时也是低碳绿色转型的重大机遇。钢铁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低碳创新发展的历史责任,从能源结构、工艺流程、产品结构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变革,以顺应未来全球产业低碳发展的主旋律。基于钢铁行业必须低碳发展的共识,殷瑞钰和毛新平所做的主报告落脚在如何实施的路径探讨上。

  殷瑞钰着重强调了控制钢铁产量对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钢铁工业的碳达峰主要在于减产减排,继续增产对碳达峰而言是背道而驰的;对碳中和而言,减排减产仍然是主要的,增加碳汇是必要的辅助。他指出,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时间点主要由粗钢产量的峰值决定。初步判断,钢铁工业的碳达峰时间节点为2014年或“十四五”前期,CO2排放峰值约为17亿吨~18亿吨。钢铁行业越早实现碳达峰,越有利于后续碳“下坡”和碳中和的实现。“单靠钢铁行业自身要实现碳中和是极其困难的,但如果考虑全社会的协同,则钢铁行业未来也许是有可能趋近碳中和的。”殷瑞钰表示,削减粗钢产出总量和流程结构调整发展全废钢电炉短流程钢厂是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两大抓手。

  “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节能环保,更是发展权、发展方式的问题。低碳发展将倒逼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毛新平在报告中突出了低碳发展的机遇。他认为,可以从以下7个路径发力:一是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着眼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二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三是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统筹推进钢铁与石化、化工、建材等多行业协同降碳,以冶金炉渣建材化、城市固废资源化、环境治理生态化助推低碳循环发展。四是突破节能减排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绿色低碳关键工艺创新,开发氢冶金、生物质能使用及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重大行业性颠覆性技术。五是开发高性能产品,推动材料绿色化。六是深化智慧制造,助力生产过程绿色化。七是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关键技术创新。

  埃德温·巴松介绍了世界钢协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所做的努力,指出低碳发展经历3个阶段——从侧重于原材料使用和钢铁生产的效率,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地区更加有效地利用废钢,再到越来越多突破性技术的使用等,并肯定了中国在世界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中的作用。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河钢集团副总经理李毅仁,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强先后主持了会议。

  会上,冶金工业出版社《钢铁制造流程中碳素流运行与碳减排途径》一书举行了首发仪式。来自国内外钢铁企业、绿色低碳技术装备相关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的代表、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等100多人参加了现场会议,大家介绍了各自在低碳绿色发展尤其是氢冶金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低碳发展的技术方向。同时,约6000人收看了线上会议直播。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