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产业的再认识:始终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2021-11-30 北京建龙集团产业金融研究院216

  很多人可能仍然对我国曾经的“大炼钢”记忆犹新,并以为是重大的决策失误。但正式在当时国家“以钢为纲”的政策引导下,新中国实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为后来我国钢铁产业居于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一、在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的26年间,我国的钢铁工业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

  在1952年~1978年的26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铁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化解了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卡脖子”的危机,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因此,说钢铁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点都不为过。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42年,我国的钢铁工业实现了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常实力的增强,我国钢铁工业进入稳步较快发展的阶段,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亿吨,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奠定了我国钢铁大国的基础;2000年后中国钢铁工业与中国经济相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钢铁工业的发展支撑了经济的发展;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50%,第一次在世界钢铁工业中占据绝对规模的地位;直到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0.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6.5%。

三、我国的钢铁工业既满足了国计民生的需求,更支撑了我国高科技的发展

  很多人可能认为,钢铁就是日常消费的低档货,实际上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钢铁:钢铁不仅仅用于制造汽车、建筑房屋和修建大桥,更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很多耐用品;钢铁更多地用于风能、潮汐能及风能等领域;同样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所有的制造业领域钢铁工业都功不可没;同样,钢铁工业对国防、石油、造船、建筑、装备制造业等都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我们每天看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如果没有钢铁根本无法建起?我国的造船工业在全球占到那么大的比重,背后是钢铁工业的默默付出?如果我国没有以钢铁工业为基础的强大造船能力,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根本就无从谈起。

四、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已经形成具有门类齐全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将成为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

  我国目前的钢铁产业不仅仅是规模巨大、世界第一并占据近60%的规模,更重要的是,我国钢铁行业产线类别齐全,基本能够生产国内建设所需的全部品种钢材,无论是面对疫情的冲击和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还是在未来我国坚持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国内双循环,钢铁工业都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底气。

  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挑战和国际形势的复杂性,我国的钢铁行业具备的发展韧性、市场调整空间和规模效应都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我国钢铁行业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和体量优势,综合竞争优势越来越突出,钢铁行业基本实现了焦化、造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钢铁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类工业行业之一。

五、我国钢铁行业虽然已经面临双碳发展目标的挑战,但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和准备

  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作为工业体系中碳排放第一大户的钢铁行业,面临巨大的减碳和低碳的挑战,但是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和准备。

  2018年后我国已经实施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在能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在生产效率、能源循环利用、钢铁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沿,在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钢铁产品生产上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创新能力、先进发展方向的主要代表之一。

  未来的碳达峰和碳中和将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取向和技术路径,但无法改变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未来。

六、以高端钢材制造为代表的冶金工艺技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科技进步和持续的技术改造仍然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在高端钢材制造方面,我国与美、日、欧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每年仍然需要进口1200万吨左右的特殊钢材,应用于航天、国防等高端工业制造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钢材产品附加值仍较低,但是,在目前的双碳大环境下,在控制产能和钢铁产量的大前提下,恰恰为我国的钢铁企业提供了休养生息、结构调整、提升科技水平、实现绿色制造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推动我国的钢铁行业的持续科技进步。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