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起大落”之后 钢铁行业将“何去何从”?

   2021-12-16 新华财经209

  “大起大落”“供需双减”“‘双碳’目标”,2021年钢铁行业围绕这些关键词即将落下帷幕。经历2021年,钢铁行业处在怎样的历史坐标?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钢铁行业“极不平凡”的一年

  “极不平凡”“大变局”“波澜壮阔”“大起大落”……谈及2021年钢铁行业形势,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这些形容词。

  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可见一斑。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1-11月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69.9美元/吨,同比上涨64.5%;钢价大幅波动,由年初肆意上涨到现在持续回落,1-11月,钢材平均价格指数142.96点,同比上涨37.67%;粗钢日产量4月份达到历史新高326.17万吨后连续6个月环比下降,预计全年我国粗钢产量10.2亿吨左右,同比下降4-5%。

  “2021年对钢铁行业来讲,绝对可以用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是行业十四五开局之年,是高质量发展重要一年,也是低碳发展的元年。从市场角度看,2021年是黑色系各商品价格创出历史新高的一年,是宏观年、政策年、市场年,也是跌宕起伏,大开大合的一年,很多境况超出行业的经验和预期。

  “今年是钢铁行业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说,一是国家产业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实行“产能产量”双控,取消钢材出口退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出;二是超低排放改造、能耗“双控”考核严格,生产要素保障出现困难;三是国内外市场波动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涨跌,市场环境复杂。

  业内人士还普遍认为,2021年是钢铁行业的转折年。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年粗钢产量3000多万吨到2020年10亿多吨,走出了波澜壮阔的增长周期。而2021年的钢铁行业出现供需双减问题,或许不是暂时的市场矛盾,可能意味着历史大周期的更迭。

“双碳”是行业的新命题、新挑战

  “双碳”是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必须要回答的时代考题。在我国31个制造业门类中,钢铁行业碳排放量最大,约占全国的15%,减排任务艰巨,面临巨大挑战,如何科学减碳考验行业智慧。

  “双碳是摆在行业面前的新命题、新挑战,要想实现‘双碳’目标必须在降产量和提高短流程电炉钢比例上做文章。”全联冶金商会创会名誉会长赵喜子认为,如我国2060年产量控制在6亿吨,电炉钢比例上升到40%,可年减少碳排放13亿吨,加之工艺流程再造、能源结构再造等举措才可趋近碳中和目标。

  “在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不适应低碳发展需要,必须进行深度变革。”世界钢铁协会主席、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说,当前,关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有很多,但钢铁行业要真正实现碳中和,必须通过能源结构创新、工艺结构创新和材料技术创新来实现。能源结构创新可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问题,工艺结构创新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耗,材料技术创新从全生命周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业内普遍认为氢能应用是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无论是从能源结构创新还是工艺结构创新角度说,氢冶金技术应用将带来传统钢铁冶金技术的革命性变革,因此实现减排目标对氢的需求巨大,预计2050年全球钢铁工业每年需要2300万吨氢,不过新一代氢冶金技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作为世界钢铁工业的重要力量,在减碳降排路上已迈出实质性步伐。钢铁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认识不断加强;宝武集团、河钢集团等多家企业明确了碳中和目标;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基本成型。

  “但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世界钢铁协会北京首席代表钟绍良介绍,例如粗放型钢铁消费习惯,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用钢需求;废钢资源量大,但受品质、物流制约;企业集中度不够,技术研发资源不集中,人才不足,创新性不高;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政策支持不足,先行者没有动力,后进者没有压力。

行业面临多重压力须坚持高质量发展

  在经历极不平凡的一年之后,当前钢铁行业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年走势如何?未来又将走向何处?在多位专业人士看来,钢铁行业面临包括碳约束在内的多重挑战,下行压力加大,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保证供需平稳也是钢铁行业2022年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钢材需求有望保持平稳,但很难有大的增长,受环保和低碳制约,钢铁生产也缺乏大幅增长的基础;受国家政策和国际贸易形势约束,我国钢材出口将呈减量态势;原燃材料价格高位,双碳资金投入和运行成本进一步增加,工业用电价格将明显上涨,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在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下,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企业效益面临下降风险。”屈秀丽分析认为。

  熔冶钢铁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连忠介绍说,通过数据测算,2022年钢铁总产量高位波动总趋势没有改变,预计在10亿吨水平线上下波动,价格和2021年持平或偏弱,2022年一季度初和四季度初或出现下行趋势,同时受制于减碳工作带来的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性,明年钢材利润预计将大幅减少。

  “我个人对未来几年市场周期有着不乐观的预期。”业内人士说,未来几年,钢铁市场极有可能步入震荡下行周期。与2013年至2015年供给增加矛盾引发的市场危机不同,这一次是真正的供需双减的市场危机。

  据介绍,过去40多年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推动力,来自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而这一进程对钢铁行业的支撑作用正在边际递减。钢铁行业高歌猛进的增量型发展周期将转为存量周期,叠加低碳周期加速到来,必然带来供需双减,行业竞争将会加剧,行业会发生重大改变,面临一波较大洗牌。

  “进入新发展阶段,钢铁行业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屈秀丽说,行业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