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冬储”开启 钢贸商囤货热情不高

   2021-12-24 中国证券网199

  进入12月下旬,钢材市场新一轮“冬储”悄悄开启,但受价格偏高等因素制约,钢贸商囤货热情不高。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钢厂和贸易商处在僵持状态,预计各地钢厂冬储政策将在明年1月中上旬集中公布,总体上冬储量或弱于去年。

以观望为主 

  “今年钢厂冬储偏于谨慎,让利幅度不大,贸易商观望居多。”一位市场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地产、制造业不景气,市场预期比较差。而且春节时间较早,北方地区工地停工时间节点也会有所提前。”

  据了解,由于前期10月、11月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下降,不少囤货的贸易商出现了亏损。

  12月中旬以来,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部分钢厂陆续出台冬储政策,冬储时间多集中在明年2月底至3月底左右结束,东北部分钢厂延期至4月-5月结束。卓创资讯近日调研发现,贸易商及钢厂进行冬储的意愿目前已经由12月初的31.03%上升到54.55%,且主要冬储心理价位普遍集中在4000元-4300元/吨和4300元-4500元/吨。总体来看,今年高价冬储已经成为事实。

  卓创资讯钢材分析师海敏说:“主动冬储客户主要集中在北方,以二三线贸易商群体为主。虽然近期主动冬储意愿有所提升,但目前来看,贸易商春节前大批量存货意愿不强,或多以小规模操作为主。”

  “今年冬储的价格偏高主要由于2021年以来成本的大幅上升显著推高了钢价。另外,此前连续数月大幅减产,令钢厂和市场资源相对紧张。”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冬储价格较高的同时基差也比较高。从产业博弈角度,美尔雅期货产业研究中心黑色分析师朱港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可能是部分钢厂希望通过减少供应的形式来稳定市场价格,同时对明年的基建回升和地产行业复苏有所期待。但贸易商基于高基差和较高的跨期价差,以及目前现实中的供需双弱情况,接货比较犹豫。这导致钢厂和贸易商之间处于僵持状态,如华北地区一些钢厂还没有发布优惠政策。

  “目前各地钢厂开始陆续公布冬储政策,预计集中公布时间在明年1月中上旬。”国投安信期货研究院钢材分析师何建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冬储量料弱于去年

  “目前我们进行的少数冬储备库主要是了维持长期客户关系,整体的量基本是减半,大家的心理价位较目前现货价格还有200元-300元/吨左右的下行空间。”武汉地区一位钢贸商表示。他预计,今年的冬储量可能弱于往年。

  “如果现在在现货市场高价接货,就需要占用资金。另外,由于时间太早,还需要一部分资金去期货上做套保。”另一位钢贸商告诉记者,当前面对高价资源没有锁价热情。

  何建辉表示,贸易商冬储一部分是为了保证业务正常运行,另一部分则带有博弈旺季价格上涨的投机属性,不同年份累库幅度差异较大,和价格水平及后期走势预期相关性较高。由于今年钢材价位偏高,贸易商整体心态相对谨慎,一定程度上抑制冬储积极性。不过,随着政策稳增长力度加码,叠加采暖季、冬奥会限产,未来价格也并非没有想象空间,预计今年冬储总量稍低于去年。

  何建辉称,今年冬储开启时间相对偏早,主要由于春节时间靠前。冬储提前意味着年后工地开工也会提前,对整体冬储格局没有太大影响。

  “由于价格偏高、涨价预期和冬储后收益不高等原因,目前冬储模式以钢厂协议户和钢厂自储为主,预计2022年冬储的总量相比前两年可能偏低。”葛昕说。

  根据卓创资讯对螺纹钢(4538, 88.00, 1.98%)利润和成本的监测,截至12月22日,长流程钢厂螺纹钢吨钢毛利在733元/吨,整体吨钢利润处于较高水平。

  “按照目前市场冬储的心理价位,以冬储价位为4300元-4500元/吨来测算,冬储时钢厂吨钢利润依旧有300元-500元/吨的空间。”海敏表示。

钢价区间震荡概率大

  展望后市,何建辉认为,在政策稳增长力度加大、采暖季限产等背景下,钢价下方支撑明显增强。不过,由于吨钢利润偏高,钢厂复产意愿不减,而盘面反弹后基差也明显收窄,继续上行阻力也较大。预计春节前后钢价将先抑后扬,整体维持区间震荡的可能性较大,重点关注稳增长下需求实际回暖程度以及限产的持续性。

  “我的钢铁”金属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魏迎松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称:“对于2022年钢材价格,年度均价明显下跌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当前的价格从明年全年周期来看应该属于较高位置,利润将会随着淡季和旺季的变化而波动。预计明年4月至5月钢价有支撑,但春节过后集中释放库存压力可能会引发阶段性价格回落行情。”

  “今年冬储大部分是先出预结算价格政策,后根据市场走势情况再进行二次结算。”葛昕表示,预计春节前后钢材价格总体会相对平稳,涨跌空间都不大。如节前价格有所下跌,可以考虑冬储;如果保持稳定或继续上涨,则建议在节后寻找春储的机会。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