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有望实现扩容升级和新一轮规模增长。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建材、有色两个行业或成为第二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而石化和化工行业相关准备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大约有2300家石化和化工企业符合纳入条件。业内预计,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全国碳市场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修订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规范,切实抓好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指出,根据目前的交易量测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换手率在3%左右。与欧盟碳市场相比,中国全国碳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活跃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提升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和交易主体范围是当务之急。“2022年全国碳市场有望实现交易主体扩容和新一轮规模增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是碳排放的重点行业。目前这些行业具备进入碳市场的良好基础和前期准备,有望较快被纳入全国碳市场。
据了解,2021年生态环境部已分别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开展建材、有色金属、钢铁行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工作。
石油和化工行业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李永亮告诉记者,按照生态环境部设定的标准,目前看大约有2300家石化和化工企业符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条件。据透露,受相关部门委托,石化联合会正在开展石化和化工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全国碳市场运行测试方案等的研究工作。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在“十四五”期间会逐步完成除发电行业外的其他七个重点能耗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的纳入。预计完成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在覆盖行业扩容升级的同时,未来全国碳市场还将增加市场参与主体,丰富交易产品,完善制度规则,强化和其他减污降碳政策措施的协同性。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期,2022-2023年全国碳市场优先引入机构投资者,之后逐步引入个人投资者。同时,目前全国碳市场主要是现货交易,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会推出更加市场化与金融化的产品,增加期权期货等碳排放交易的衍生品。其次,预期开征碳税进程将提速,与全国碳市场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此外,全国碳市场的制度规则将进一步完善,碳配额总量设置坚持适度从紧。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科认为,碳交易产品多样化,可以有效规避交易价格波动风险并且增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活跃度,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但同时需要注重市场的风险管理。
孙传旺建议,目前全国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首先,完善MRV(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体系,提高碳核算全流程的一致性、准确性和透明性,夯实碳交易基础根基;其次,探索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联动模式,强化碳电市场的政策协同、机制互补;此外,引导企业加强碳资产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碳账户,提高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