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是2022年推动钢铁工业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结合《报告》及行业发展形势,笔者提出六点创新工作建议,供业内参考研讨。
科技创新形势和任务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支撑能力有待加强。《报告》指出,2021年,国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同时,我国仍面临关键领域创新支撑能力不强等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2021年,我国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10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系列产品实现全球首发,多个氢冶金示范项目进展明显。但钢铁工业仍存在原创性成果不足、基础研究有待加强等问题。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报告》指出,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等。钢铁行业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尤其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强化平台载体支撑,逐步打造创新能力梯次布局。
坚持创新引领,增强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加强原材料等供给保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全国人大代表、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表示,要加快强链补链,力争在黑龙江区域培育先进的钢铁产业集群,以钢铁企业为核心,通过自建或者培育下游产业,实现钢铁产业链的配套完善和有效延伸,逐步形成链条完整的钢铁产业集群。
笔者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1、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钢铁行业企业具备建设先进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具有打造铁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的优势,应主动把握当前政策机遇,借助国家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机遇期,促进企业实现集群发展、裂变发展。
2、加强攻关关键材料关键技术。锚定产业发展方向及下游产业需求,积极参与今年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相关项目,重点围绕高品质特殊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铁材料以及低碳冶金、高效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持续发力,牵头或参与联合攻关,力争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材料,保障制造业产业链安全稳定。
3、争创电炉钢发展试点示范。电力资源丰富、废钢资源集中、靠近消费市场等具备电炉发展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参与今年的电炉钢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新技术新装备;相关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对标行业先进,尽早开展创建优势标杆电炉炼钢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相关工作,总结可推广的产业模式,有序发展电炉炼钢,逐步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提高电炉钢产量比例。
突出创新驱动,持续推进行业智能化变革
《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2021年,钢铁行业13家企业应用案例入围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入围名单”,发布55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建成一批黑灯工厂、无人库区、数字车间等。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钢铁(600022)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在两会期间表示,建议尽快实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形成一批专业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高。
笔者就此提出三点建议:
1、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建设。相关钢铁企业要结合各生产工序改造,加快数字化升级,加快部署智能传感器、处理器、仪器仪表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提升生产现场的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能力,提高钢铁企业在今年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中的数字化竞争优势。
2、共建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是今年的行业重点工作之一。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在研标准60余项,相关钢铁企业要加强与行业标准化组织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研究,共同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行业智能化变革。
3、争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实现载体,今年钢铁行业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相关钢铁企业要积极参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等项目申报,积极参与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行动,抢抓钢铁行业“数字化赋能工程”机遇。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