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周大跌大涨的场面相比,上周(3月21日-26日)钢铁板块显得波澜不惊,整体微跌0.12%,《华夏时报》记者重点监测的10家企业中,五家下跌,四家上涨,河钢股份一家持平,但涨跌幅都不大。太钢不锈下跌3.10%,包钢股份跌去2.63%,永兴材料上涨2.46%,中信特钢涨幅为1.04%。
行业层面来看,多家钢铁企业发布了2021年年报,业绩普遍增长,企业对未来较有信心。山西钢铁企业改造提升进行中,今年将重点推进宝武太钢、晋钢集团、晋南钢铁、晋运钢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与焦化、矿山、球团、装备制造、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钢铁企业业绩增速较快
3月23日,南钢股份发布了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6.74亿元,同比增长42.4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0.91亿元,同比增长43.75%;资产负债率52.96%。公司钢材销量1040.37万吨,同比上升2.11%;钢材销售毛利率15.00%,同比上升1.55个百分点。南钢股份表示,报告期,公司积极应对疫情冲击、汛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挑战,积极响应国内“双碳”“双限”“双控”政策要求,坚持做精做强特钢,核心高端产品放量、利润贡献持续提升,经营业绩稳步增长。
中信特钢的业绩也可圈可点。数据显示,2021年中信特钢实现钢材销售1453万吨,同比增长3.87%,出口131.5万吨,营业收入973亿元,同比增长2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53亿元,同比增长31.84%。
中信特钢表示,2021年钢铁行业受到了一系列影响,大宗原材料价格创历史新高并长期维持在高位、国家实行产能产量“双控”和能耗“双限”政策、“双碳”目标进一步明确、钢铁行业取消出口退税、海运费暴涨,全年行情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面对上述诸多挑战,公司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统筹安全管控和绿色发展,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对于今年钢铁行业的走势,有钢铁企业表示很有信心。首钢股份表示,供给端,在“双碳”背景下,能耗“双控”政策将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转变,国内粗钢产量将受到持续约束,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将平控或控制在2021年水平以下。需求端,预计国内钢材需求总体平稳增长,与新能源汽车、特高压、风光发电等行业密切相关的汽车板、电工钢等品种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今年一季度需求环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好转,预计二季度需求将继续向好。
另外,东华钢铁集团重组春兴特钢。3月23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唐山东华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减量置换转型升级项目公示,东华钢铁利用唐山市春兴特种钢有限公司两座1080立高炉、两座120吨转炉产能,加上自身两座转炉共计炼铁产能181.57万吨、炼钢产能501.25万吨,置换后新建1690立高炉1座,110吨电弧炉2座,120吨、150吨转炉各1座。
山西将推进钢铁存量产能整合
3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新一轮“科改示范企业”名单,440家企业上榜,其中鞍钢集团、中国宝武、中钢集团、中国钢研、河钢集团、柳钢等企业下属单位19家上榜此名单。
市场方面,供应受限,钢市小幅上涨。2022年3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049.31万吨、生铁1796.32万吨、钢材2012.51万吨。其中,粗钢日产204.93万吨,环比增长4.61%;生铁日产179.63万吨,环比增长3.05%;钢材日产201.25万吨,环比增长5.17%。兰格钢铁研究中心报告显示,钢材市场需求缓慢释放,政策预期再度增强,本周钢厂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品种价格均有一定涨幅。疫情管控对钢厂复产形成一定扰动,全国主要钢铁企业高炉开工率小幅回落,需求也未明显放量,本周钢材社会库存保持去库节奏,降库速度有所放缓。据测算,下周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稳中小涨。
山西钢铁企业改造提升进行中,3月22日,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山西省钢铁企业改造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文件显示,2022年对全省24户钢铁企业开展入企服务,重点推进67个产能置换、节能改造、超低排放等项目建设,总投资761.4亿元,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力争全省钢铁行业非限制类炼铁先进产能达到60%以上,炼钢先进产能达到50%以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非建筑类钢材品种占比达到30%以上。对标国际一流,重点打造1户世界先进企业,培育3-5户龙头企业,实现布局优化与集群发展,逐步形成太原不锈钢、运城汽车及工业用钢、晋东南智能装备用钢、临汾型钢及合金钢等四大产业集群。
山西还将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和存量产能整合,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重点推进晋南钢铁整合星原钢铁产能,积极推进长治市2022年底前出台5户钢铁企业整合方案。重点推进宝武太钢、晋钢集团、晋南钢铁、晋运钢铁、美锦钢铁等企业对省内外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积极引导钢铁企业与焦化、矿山、球团、装备制造、建筑等上下游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实现节能降碳循环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