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报季,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和利润分红预案陆续出炉。
钢铁行业历来是除了银行之外最热衷分红的几大行业之一,今年也不例外。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1日,A股47家钢铁股已有7家披露了正式的2021年年度报告,其中6家披露了利润分配预案。几乎都是现金分红,其中最豪气的是方大特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1.10元(含税),拟派发现金红利23.93亿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占本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87.60%。
“很多上市公司愿意将未分配利润与股东们共享,以回报投资者,通过实施高比例现金分红,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强股东们的持股信心,展示公司的成长实力和后劲。”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已披露年报的钢铁股
普遍营收净利双增长
目前,已正式披露2021年年报报告的钢铁股,有广大特材、方大特钢、金岭矿业、常宝股份、中信特钢、凌钢股份、大中矿业,普遍营收净利双增长。
3月21日,广大特材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7亿元,同比增长51.20%;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1.70%;3月19日,方大特钢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59%和27.65%。
刚上市的大中矿业增长态势最为迅猛,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95亿元,同比增长96.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74.4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增长171.44%。
7家钢铁公司中,有6家实现了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双增长。方大特钢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尽管面对成本大幅上升,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严峻形势,但是钢铁企业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524亿元,同比增长59.67%;销售利润率为5.08%,同比上升0.85个百分点,行业效益大幅提高。
对此,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1年钢铁行业呈现实现产量压减目标、价格重心上移、成本提升、盈利创历史新高等特点。“2021年受到全球经济复苏、外部需求增加、国内钢铁限产、生产与物流成本提高等多重因素推动,2021年全国钢材价格明显抬升。但由于疫情影响下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全球货币政策调整,以及保供稳价等因素影响,引发市场多空双方力量博弈,加剧了黑色系列产品行情的波动幅度。”
据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兰格钢铁全国综合钢材价格指数均值为5449元(吨价,下同),同比上涨35.2%,价格中线超越200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从震荡幅度来看,兰格钢铁综合钢材价格指数峰值出现在5月13日,价格为6655元;谷值出现在1月25日,价格为4636元,波峰、波谷震荡幅度高达2019元。
钢铁库存降至近年来低点
后市行情怎么走?
兰格钢铁网监测数据显示,当前钢材社会库存相较2020年、2021年同期来说相对偏低,3月18日,钢材社会库存为1598.8万吨,较2021年同期下降15.9%,较2020年同期下降28.8%。“库存相对偏低使得市场供应压力相对小一些,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王国清认为。
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有所增加,对钢铁产业链形成较大影响。王国清表示,“从供给端来看,目前部分省市因疫情防控措施加严,部分钢企生产受到一定限制,如唐山地区多数长流程钢企基本维持正常生产,但大部分调坯轧材企业因坯料运输受限,停产较多。且较多地区即便钢企正常生产,因物流运输受限,也使得钢材产品更多在钢厂累积,向市场发货受阻,使得短期内厂内库存有增加趋势。而从需求端来看,因疫情导致部分地区停工、封闭管理或加强管控,使得需求受到一定抑制,需求释放有所放缓。”
后市钢铁价格将如何?据兰格钢铁网预测,2022年全国综合钢材价格指数均值在4800元左右,同比下跌10%左右;波动区间在4200-5600元之间,波动幅度较2021年有所收窄。
对此,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分析,从钢铁行业供给侧来看,双碳目标约束将持续制约钢铁产能发展和产量释放,预计2022年粗钢产量继续小幅下降;从需求侧来看,地产投资下行拖累用钢需求,钢铁需求延续下降态势;从原料端来看,在碳达峰及限产实施下,原料需求预期减弱,铁矿石、焦炭、废钢价格水平有望理性回归,成本支撑力度有所减弱。从政策层面来看,在保供稳价政策措施下,以及国家对价格炒作等行为监管力度的加大,钢材价格上行程度会受到一定制约。而国际货币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对大宗商品价格也将形成抑制,进而拖累钢材价格。
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钢铁价格可能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不过随着原料成本逐渐回归合理区间,叠加钢铁企业精细化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行业效益有望继续提高。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