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也是中国钢铁工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100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钢铁的发展。在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历程中,钢铁工业始终与党同心同行,为党的事业挺起钢铁脊梁,中国钢铁的辉煌成就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指出:“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钢铁工业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起步发展、改革开放的洗礼考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快速发展,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升级,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产业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当今,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达到了“5G水平”,即“好产品、好规模、好价格、好服务、好品牌”;拥有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是中国制造业门类之中最具全球竞争力的行业。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后盾
钢铁工业是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是国之基石,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49年,中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占全球的0.1%。1974年~1976年,钢产量“三打两千六”均以失败告终;1978年终于突破了3000万吨,1996年突破1亿吨。进入21世纪后,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下,中国钢产量接连迈上新台阶,2020年突破10亿吨,达到10.65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56.7%,连续25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第一位。钢铁工业挺起了中国经济的脊梁,缺钢短铁时代一去不复返。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只能冶炼100多个钢种,轧制400多个规格的钢材,无缝管、厚板钢、大型型钢、镀层钢板等都不能生产;1978年,我国大量的外汇都用来进口钢材。随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如今中国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22大类钢铁产品中有19类自给率超过100%,其他3类超过98.8%。中国生产的汽车用钢、高牌号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从港珠澳大桥到中国空间站,从“地壳一号”钻机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上天、入地、进海的大国重器都有钢铁“保驾”。
技术装备及管理革新创中国新速度
1949年,全国能修复生产的高炉只有7座,平炉12座、电炉22座。1949年~1952年,全国共恢复、扩建高炉34座、平炉26座。当前,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提高到80%以上,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5000立方米以上高炉增加至8座;全国100吨以上转炉数量达到了440余座,300吨以上转炉数量达到了14座,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吨及以上转炉和电炉产能占炼钢总产能的比例达74%以上。从引进、创新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已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跻身世界钢铁工业设计和设备制造、施工建设综合能力最强国家行列,创造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新速度。
20世纪90年代,连铸、高炉长寿、高炉喷煤、转炉溅渣护炉、型线材连轧和综合节能等关键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钢铁工业技术快速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先进工艺技术得到快速应用,首钢京唐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工艺技术、中国宝武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技术、300吨转炉“一键炼钢+全自动出钢”智慧炼钢技术、绿色洁净电炉炼钢技术、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热轧板在线热处理技术、无头轧制技术、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无酸酸洗技术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在党领导钢铁工业实现大跨步前进的征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令人肃然起敬的钢铁工业先进代表:从孟泰、王崇伦、雷锋、马万水到刘汉章、陈钰珊、李双良、曾乐,再到新时代的郭明义、李超、宋嗣海等,一代代钢铁人坚守钢铁报国的初心和钢铁强国的使命,用奋斗传承着钢铁的血脉和工人阶级主人翁的精神。“孟泰精神”“马万水精神”“攀枝花精神”“铁山精神”“李双良精神”“曾乐精神”——六大钢铁行业精神,已经成为超越行业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始终勇立潮头,成为解放思想、探索变革的先锋。“鞍钢宪法”、邯钢经验、首钢经济责任承包制、马钢股份制改革、武钢质量效益型道路、宝钢现代化管理经验……这些已经成为中国钢铁成长中的文化瑰宝。
绿色低碳发展让世界更美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钢铁积极主动强化环境治理,绿色发展取得了跨越式进步。2018年,钢铁工业实施了历史上、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政策。截至目前,全国超过230家钢铁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已有17家企业通过评估监测认定,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其中,首钢迁钢等12家企业约8400万吨粗钢产能全面实现了超低排放。
1949年,钢铁工业吨钢综合能耗为3吨标准煤,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已下降到545千克标准煤。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颗粒物排放量由“十五”末的2.18千克下降到0.3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由2.83千克下降到0.37千克。钢铁企业通过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绿色物流,部分先进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特别是德龙钢铁打造4A级工业旅游钢厂、普阳钢铁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等,为其他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借鉴;首钢迁钢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吨钢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17千克、0.21千克、0.4千克,在行业内树立了示范标杆,开创了中国钢铁业绿色革命。
低碳生态发展是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关键所在。当前,中国钢铁低碳发展取得不少成果,中国宝武、河钢、建龙、酒钢等一大批钢铁企业建立了包括氢冶金在内的低碳冶金示范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组建了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东北大学组建了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中国宝武提出低碳冶金路线图,河钢集团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鞍钢集团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宣言等。钢铁工业已经形成共识,将肩负起国家“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践行者和贡献者的历史使命。
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树立了方向,在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基础材料和重要功能材料的同时,正在通过自身努力促进全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成为中国对外合作“金名片”
新中国钢铁起步阶段主要是学习借鉴苏联经验,在苏联援助新中国的156个项目中,钢铁投资占到一半。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建设了“三厂一车间”的武钢一米七工程,改革开放后以引进日本技术建设宝钢为标志,大大加快了中国钢铁现代化进程。“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的话早已为实践所证明。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企业开始在澳大利亚、秘鲁以参股、并购等形式建设铁矿基地,恰那铁矿、首钢秘铁等成功运营至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钢铁工业坚持国际视野,国际产能合作硕果累累,方式多样。马中关丹产业园联合钢铁(大马)项目、印尼东南苏拉威西省Konawe工业园不锈钢项目、印尼中苏拉威西省Morowali青山园区不锈钢项目、印尼德信钢铁项目、建龙集团马来西亚东钢项目、新兴际华印尼OBI岛镍铁项目等绿地投资项目进展顺利。河钢塞尔维亚钢厂、敬业集团英国钢铁公司、马钢法国瓦顿公司等整体收购项目重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河钢塞钢成为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被誉为代表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并活跃于世界钢铁舞台的一张“金名片”,受到中塞两国领导人高度赞誉,管理团队获得中宣部“时代楷模”称号。技术服务方面,中国钢铁冶金设备技术出口逐步由单体设备及部件的出口,走向成套设备出口及工程总承包,极具国际影响力。
回首过去,中国钢铁在党的领导下风雨兼程,创造了永载史册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中国钢铁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钢铁强国的梦想主动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全行业技术装备更先进、质量品牌更优越、智能化水平更高、绿色低碳可持续,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中国钢铁必将继续引领世界钢铁发展新潮流!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