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022-04-22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226

  2022年4月21-22日,由Max Conference主办的冶金原材料国际峰会在线上和线下同步召开。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受邀参会,并在会议首日作主题报告《推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特征与阶段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是工业的重要粮食、建设的重要保障、经济的重要支撑,首先应正确认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地位和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钢铁工业支撑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稳定支撑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钢铁工业在自身发展全过程中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三是,中国钢铁工业让世界更美好,不仅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基础结构材料和重要功能材料,而且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低碳革命。四是,中国钢铁工业是国内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具备好规模、好价格、好产品、好品牌、好服务“5G”竞争力。五是,中国钢铁工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引领的时间跨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年之久。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进入高质量时期,处于加快重组、强化环保、低碳发展三期叠加的历史阶段,将以低碳为统领,以数字驱动、技术革命、绿色协同为三大趋势,重塑发展新格局。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预测中国中长期钢材需求将维持高位并缓慢下降。

二、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形势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3060”目标提出以来,中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在各大会议上发布关于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重要讲话多达30余次,并在两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行业、企业率先达峰。

  聚力“双碳”决策部署的推进落实,中国正在积极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其中,统领性顶层设计文件“1”和“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作为“N”中系列即将发布。钢铁工业是全球关注的重点碳排放行业,是落实碳减排的重要领域,近期中国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均对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

  由于具有能源资源禀赋、产量大、企业数量多、碳排放机理复杂等基本特征,中国钢铁工业低碳转型时间短、难度大,同时还面临支撑系统不健全、结构降碳难度大、突破性低碳技术不成熟等严峻挑战,任务艰巨,但势在必行。从政策角度,应强化系统性、全产业链统筹推进。从市场角度,应加快推进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并与用能权、排污权等市场机制统筹,充分发挥碳价等市场机制的正向引导机制。从路径角度,应做好顶层设计,循序渐进开展阶梯式“减碳”行动,打好高质量减污降碳的组合拳。

三、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钢铁工业落实“双碳”目标应划分为五个阶段:达峰阶段、稳步下降阶段、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深度脱碳阶段、碳中和阶段。

  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低碳转型路径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推动绿色布局。应深入推动布局优化,促进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大绿色物流,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产品。

  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应推广先进适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余热余能自发电率,推广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

  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应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短流程电炉钢发展,提高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加强区域能源、资源整合,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钢化联产。

  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在实现深度脱碳的有效途径中,现阶段生物质能不具备大规模利用的条件,电解还原技术仍处于实验基础研究阶段,因此,氢能冶炼、氧气高炉及非高炉冶炼、CCS/CCUS是重点。

  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应构建C+4E目标体系框架,以提高碳生产率为核心,实现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环境协同治理,形成钢铁生态产业链。

  总之,中国钢铁工业低碳发展要依靠科学发展和科技进步,须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