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表示,尽管一季度表现欠佳,我国钢材需求量在2022年仍将维持高位,但钢铁行业正面临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低碳转型时间紧任务重、产业链安全隐患等诸多挑战,需要加大对钢铁供给安全问题的关注。
钢材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
我国钢材需求主要受国内市场需求影响,与建筑行业、制造业发展息息相关。尽管一季度表现欠佳,但2022年的钢材需求量仍将维持高位,不会大幅度增减。
他指出,钢铁消费中,建筑产业消费占比近六成,随着“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项目陆续落地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房地产投资也有望回稳。此外包括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产量也将保持发展势头。
“不仅是量的问题,未来下游的产品升级会对钢铁产品提出更高要求。”李新创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 同步为钢铁行业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重大机遇。其中,以建筑钢结构为代表的下游用钢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对高质量钢铁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型钢材也成为多数行业的共同要求。
在外贸层面,李新创指出,除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预计带动的2亿吨钢铁需求增量。今年正式实施的RCEP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空间。2021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钢材出口量占总量的41.9%,而且RCEP区域内密切的机电产品贸易也将间接带动钢材需求并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升级。
此外,RCEP的实施也使国内钢铁原料供给渠道更加顺畅。李新创指出,近年来中国镍矿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5%以上,主要来源为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和印尼。东盟国家也是中国钢坯进口的重要来源之一,未来应当继续关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钢铁行业变化。
新阶段面临多重挑战
在国内外市场多机遇的同时,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当前全球疫情加剧,地缘政治矛盾尖锐,全球经济面临的“滞胀”压力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强,为钢铁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他强调,产业政策要求越来越严也是对钢铁行业的挑战。当前政策层面要求钢铁行业产能置换日趋严格,产能置换比例显著提升。项目备案也更加规范,建设钢铁冶炼项目须满足先进工艺装备水平和领先指标要求。同时钢铁行业还面临产能产量双控、污染物排放双控、能耗双控以及碳排放双控的“四大双控”制约,全国粗钢产量在2021年减量近3000万吨后,仍将继续压减。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积极推进低碳转型工作,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智能化管控体系建设、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流程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目前钢铁行业低碳转型总体还处在基础与推进阶段,控制产量、实现碳达峰相对容易,而降碳和实现碳中和则是长远的发展问题。生产过程碳排放机理复杂,成熟可行技术挖潜空间缩小,减排成本增加;流程结构优化的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足;前沿低碳技术成熟度尚低、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尚不具备条件等仍是当前的行业挑战,要先立后破,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发展。
此外,在资源层面,虽然国外原材料渠道有所拓展,但产业链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铁矿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是来源结构问题”,李新创指出,我国钢铁行业在原料保障上存在依赖进口、来源集中、权益矿不足以及议价能力弱等痛点。中国消费的铁矿石大量依赖进口,过去两年中国进口来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低碳发展使得对进口原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全球原料质量条件呈下降趋势,铁矿产业的非连续性、建厂达产时间长等结构特点也在制约着钢铁原材料来源。
近期国内对铁矿开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体系。既要在国内新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矿山,又要重视海外开发,在多国建立海外资源基地,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对于锰、铬、镍等附加值高且国内供应有限的矿种,也可考虑建立储备制度。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与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