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11月30日召开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邱启文介绍,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海关总署等14个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推进改革落地见效,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2020年底前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胜利在望。
随着2021年中国全面禁止固体废物进口,之前有进口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将聚焦国内市场,固废加工利用产业迎来风口。
引导企业布局国内废品回收渠道
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全国固体废物进口量分别为4227万吨、2263万吨和1348万吨,与改革前2016年的4655万吨相比,分别减少9.2%、51.4%和71%。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同比减少41%。
新修订的固废法9月1日起实施,明确规定“国家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今年按计划已办理13批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全年审批工作已结束。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全面禁止进口后,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固废法,完善相关配套法规制度,做好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相关制度的立、废、改工作;配合海关总署充分发挥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持续开展打击洋垃圾走私行动,依法从严处罚进口固体废物等违法行为,有效切断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链;加大对固体废物集散地、“散乱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力度,加强固体废物循环利用行业监管,依法查处固体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
邱启文介绍,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引导企业加速布局国内废品回收的渠道,倒逼国内再生资源行业从小散乱转为高质量发展。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规范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国内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如生态环境部在北京等20余个省份,开展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工作;布局49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129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促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推动补足处置能力缺口。
固废环保产业迎来风口
根据邱启文的介绍,生态环境部将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全力推动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探索推动国内再生资源行业向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2019年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河北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福建省光泽县、江西省瑞金市作为特例,参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并推动。
截止到目前,“11+5” 个试点城市及地区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编制了高水准的实施方案,共安排900余项任务,500余项工程项目,涉及金额投入1200余亿元。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初步凝练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深圳市、北京经开区打造绿色产业链体系;铜陵市、盘锦市推出了“无废矿山”“无废油田”模式;徐州市、包头市进行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许昌市打造了“畜禽粪污—有机肥—农田”生态循环链条;威海市打造海洋生态立体养殖;西宁市推出了“生态牧场”模式。
邱启文表示,全国一大批环保领军企业积极参与试点建设,试点城市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加快工程建设力度,培育固体废物环保产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7万亿—8万亿元,带动4000万—5000 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新动能。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