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认为,在“双碳”目标下,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产业基本上以调整和转化为主,这是当前绿色金融覆盖不到,而转型金融大有用武之地的部分。
“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这样指出。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公开释放的信息中,多次提及转型金融。什么是转型金融?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是什么关系?我国为什么要发展转型金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可持续金融领域的“新概念”
2019年,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旗下的东方汇理银行,推出欧元转型债券,资金投放在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液化天然气船舶、工业能效提升等项目,为一些高碳排放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助力。
同一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转型金融的概念。按照OECD的解释,转型金融就是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OECD是较早提出转型金融概念的国际组织。”万里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张燕玲说,转型金融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
“‘转型’概念主要用在企业层面上,因此,转型金融的概念除了应用在具有特定资金使用要求的债券和贷款外,也有潜力应用在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的产品之上。”东方汇理银行可持续银行业务大中华区主管曾嘉汶表示。
作为可持续金融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转型金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欧盟发布《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法案》,明确转型金融的类别和标准;国际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发布《转型金融白皮书》;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在各市场参与者的支持下推出《气候转型金融手册》;日本研究机构制定了转型金融相关指引……“东方汇理银行也参与了ICMA《气候转型金融手册》的推出工作。”曾嘉汶说。
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建立转型金融框架是《2021年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提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旨在鼓励各国在未来可 持续金融界定标准中容纳更多可以支持气候转型的经济活动。
剑指“存量资源”的二次配置问题
从转型金融的内涵和应用目标来看,其与当前国内正在推动发展的绿色金融似乎异曲同工。那么既然有绿色金融了,为什么还要发展转型金融?二者应是什么关系?在调研中,多位受访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
“目前很多化石能源项目无法获得绿色金融支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能源(煤炭)研究室首席研究员左前明说,比如,我国发布的2021年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剔除了煤炭类项目。
“按照国际惯例,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不包括煤炭等化石能源。我国最早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包括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考虑到遵循国际惯例,2021年新版目录把化石能源相关项目剔除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说。
“如果说绿色金融覆盖的对象必须要严格强调绿色、有明确的环境效益、符合国际分类标准,那么转型金融的服务支持对象则不一定是绿色的,可以是棕色甚至是碳密集或者高环境影响的。转型金融为这些高碳产业向低碳转型提供支撑。”张燕玲表示。
在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看来,发展绿色金融、转型金融都是为了克服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绿色金融主要支持其中具有正外部性价值的产业(如新能源等)发展壮大;转型金融则支持那些原本具有负外部性的高排放重要产业(如化石能源、钢铁等)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转型金融实际上不是解决增量资源的问题,而是支持解决存量资源的二次配置问题。”李志青认为,煤炭、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产业,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属于存量资源部分,对于稳定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双碳”目标下,这些产业基本上以调整和转化为主,这是当前绿色金融覆盖不到,而转型金融大有用武之地的部分。
诚如专家所言,转型金融的出现将丰富绿色金融的内涵,与之形成互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国内有万亿级市场需求
那么转型金融在国内市场的需求有多大?调研中,一些权威机构和专家结合具体产业算了算账。
以制造业领域的碳排放大户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说。
然而,由于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转型发展面临巨大资金缺口。“一项兼并重组就可能涉及上百亿元的资产。要实现国家要求的超低排放,一个企业可能就需要数十亿元新增投资。钢铁企业向低碳工艺转型,如用氢还原工艺取代目前的碳还原工艺,可能会关乎钢铁行业数万亿元资产的处置,同时新工艺建设也将涉及数千亿元甚至是万亿元级别的投资。”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达400多家,且工艺流程结构、产品结构、发展水平各异。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多、差异大。钢铁生产碳排放类型涉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电力和热力消耗所对应的间接排放等多种碳排放机理,碳排放种类多样、机理复杂,减排难度大。”李新创说,克服这些难题,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进行改造升级,从根本上扭转钢铁行业高排放的现状。
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粗略估算,仅超低排放改造、节能改造、电炉钢建设、氢冶金技术应用、新能源利用五项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核心重点工程投资就分别约达3100亿元、1500亿元、1300亿元、3000亿元和1100亿元,总计约达1万亿元。
“这还未考虑到氢能的制造和储运、公用辅助设施优化以及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的投资。钢铁行业在逐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将拉动巨额社会投资。”李新创说。
在能源领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煤电以不足50%的装机占比,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煤电作为主力电源,是我国减碳的关键点。”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袁家海说。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规模不低于3.5亿千瓦,灵活性改造完成2亿千瓦。“按照每千瓦改造投入1000元估算,二者的改造资金投资需求超过5000亿元。但当前煤电机组普遍处于亏损局面,很多电厂长期负债率高企。我国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的减碳效益明显,转型金融可在此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袁家海说。
应该看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钢铁、煤电之外,实体经济中还有众多事关国计民生的产业亟待低碳转型,同样需要转型金融发挥支持作用。
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稳住经济大盘”,部署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会议指出,盘活基础设施等存量资产,有利于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和扩大有效投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业内人士认为,高碳基础设施领域同样是转型金融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