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双碳”目标,民进中央开展2022年重点考察调研

   2022-06-01 中国新闻网15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其中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广泛形成是重要任务之一。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刘新成分别率调研组,采取线上调研和视频会议相结合方式,围绕“坚持节约优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主题在内蒙古和河北开展2022年重点考察调研。

  内蒙古是资源大省,2018年以来,内蒙古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共退出钢铁、铁合金、电石、焦炭行业产能累计965.4万吨,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近60%。同时,内蒙古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生态环保、新型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

  在与内蒙古视频连线中,调研组考察了呼和浩特市呼哈路小学、中海河山大观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团结社区、包头市北奔重汽充换电站示范项目基地,鄂尔多斯市碳中和研究院、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区等,随后举行了视频座谈会。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信厅、生态环境厅、住建厅、能源局、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推动“双碳”工作进展情况发言。呼和浩特市政府副市长张永文全面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等方面情况。

  调研组在座谈会上指出,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节约是普遍推崇的文明行为和优良传统,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是我国的法律规定。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原则是节约资源,首先就是节约碳资源。在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浪费现象并不少见,厉行节约并不容易,更不总是处于“优先”的地位。

  调研组强调,需关注浪费资源的现象,剖析影响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为落实节约优先原则提供具体的对策。

  调研组认为,内蒙古是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交互发展、协同发展很好的地方,未来在新能源和煤炭发电的协同互补,新型电力系统和现代能源体系方面还有需要攻克的难题,还有绿色煤电的柔性发展以及和新能源怎样调峰改造等问题,需认真解决。

  煤炭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会继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稳定器,是重要的保障性能源。调研组强调,内蒙古作为国家煤炭和煤电最重要的供应基地,未来煤炭的高效清洁开采利用,包括节能减排仍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工作。

  在与河北视频连线中,调研组考察了张家口空港经济开发区、亿华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腾讯怀来东花园云数据中心、张家口市崇礼区富民街社区伯顿小区、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小学、崇礼区冬奥村(冬残奥村)、崇礼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地,就氢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大数据应用、垃圾分类、生态文明教育等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张家口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取得的进展、成效。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张家口市领导及当地有关部门、企业负责人围绕调研主题作了发言。

  调研组在座谈会上指出,相对于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不仅是绿色低碳的需求问题,而且是社会性的问题,实施的目标、任务、主体和路径更加复杂,还需要得到更多层面的关注和贯彻落实。

  调研组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关系问题:节约优先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绿色低碳发展与美好生活需要的关系;行为主体与责任使命的关系。调研组表示,本次调研也是为了能够找出更好推进这项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考察调研、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提出建议,为促进中共中央科学决策和有效施策提供参考,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张雨东、王刚、黄震、高友东,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参加内蒙古、河北调研。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