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蓝天越来越多,从市区遥望西部的太行山,经常清晰可见。”最近河北石家庄市天气晴好,市民石梓鲜忍不住拿起相机拍照。
蓝天白云,民之所盼。河北重工业发达,长期以来,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局面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3年,全国1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河北占7个。
这些年来,河北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大气污染,累计压减退出粗钢产能1.1亿吨、焦炭产能3869万吨;钢铁、焦化等六大重点行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走进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的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新区,绿意盎然的厂区看不到烟尘、闻不到异味,护坡上的小草和树苗摇曳起舞,与远处的清凉山交相辉映。
在车间内,废钢被送进电炉冶炼。“进去是废钢,出来是精品,电炉短流程炼钢,让废物变成宝贝。”河钢集团石钢公司环保部一级业务主管陈文印说,相比过去的长流程炼钢,电炉短流程炼钢省去了焦化、烧结、高炉等高排放生产环节,可减排75%以上的二氧化硫、颗粒物等污染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冬季用来给矿区居民供暖,其他季节用来发电,满足厂区办公需要。”河钢集团石钢公司设备能源中心一级业务主管杜海晶介绍。
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河北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秋冬季攻坚、扬尘污染防治、夏季臭氧会战等32项专项行动,建成全省统一的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平台,全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经过持续攻坚,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去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8.8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2.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9天,较2013年增加120天;重污染天数较2013年减少64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接续实施,产业、能源和运输等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截至去年底,全国累计约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近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3.6%。淘汰高排放车辆417万辆。
环境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至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25%,重污染天数下降近四成。去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5%。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碧水增多,颜值日新
去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增至84.9%
进入5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和同事们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一些夏候鸟已经陆续飞来,即将迎来繁殖季。何玉邦和同事们的重要职责是让候鸟在青海湖安心栖息繁殖。
为了保护一湖碧水,青海省大力实施生态专项建设,推动设立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立了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湖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持续推进。
“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17年呈递增趋势,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据测算,相当于增加了100个西湖的水量。”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旅游管理处处长陈德辉说,关键性物种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85万吨,旗舰物种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300只,增加到去年的2800余只。
生态转好,青海湖颜值升高,环湖牧民的日子也更美了。
精致的氆氇毯、雕花的方茶几、浓香的奶茶味……走进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黑马河镇扎西牧场的小木屋里,浓郁的民族特色扑面而来。
扎西牧场如今已有十几间客房。“政府给咱配了垃圾分类桶、废水储存池、环保用具,还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保护生态、提高收入,哪样都没耽误!”牧场主人扎西南杰说。
守护好生态,日子美起来。在青海湖畔,自驾游、骑行游、徒步游红红火火,观光、研学、民俗体验等生态旅游产品深受青睐,牧民们经营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许多河湖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
夏日的白洋淀,水面波光粼粼,芦苇摇曳生姿。
“这几年,水质越来越好,一年上一个台阶!白洋淀水质2017年是劣Ⅴ类,通过下大力气治理,去年淀区水质达到Ⅲ类,为10年来最好水平。”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安新县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刘冬梅倍感振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她见证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今年4月,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今年5月,永定河自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春季全线通水,实现了与京杭大运河的“世纪交汇”,出现近百年来首次“两水汇合”的景象。
如今,坐火车或汽车由南向北奔行华北平原,人们看到,一些曾经多年干涸的河流已碧波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机制,加大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溯源、整治力度,组织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排污口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累计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万多个。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去年,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至84.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至1.2%。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水质持续为优,黄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淮河流域、辽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上升至81.3%。
绿地增多,生活惬意
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
广东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上有一条临水的岛尖碧道。
灵山岛尖碧道突出“绿色生态、低碳节能、智慧城市、岭南特色”等特点。“在水舞广场的生态堤可以看到新型生态护坡结构技术,既能承受海浪淘刷,又能种植绿植。”明珠湾管理局总工程师梁睿中介绍,这里还采用多级景观消浪平台技术等,把单一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景观建设、滨海旅游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相融合。
碧道沿途点缀了瀑布广场、滨江湿地艺术栈道等景点,风景怡人。
“今年‘五一’期间特别火爆,天气好的时候,河滨沿岸带一天有3万多游客。”南沙区水务局副局长曾玉波说,近几个月来,每逢节假日,都有不少市民来游玩。
许多市民在碧道露营,亲近自然。露营爱好者石健卿是这里的常客,在他看来,碧道景色优美、生态环境好、服务设施配套完善,非常适合露营。
一条蓝色慢步道沿河岸蜿蜒而上,岸边榕树郁郁葱葱,蓝花楹盛放。骑行者穿行来往,散步者三五成群……滨河碧道的建设,不仅创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活动空间,还打通了交通堵点,人们出行更为顺畅。
“这里位于南岗河中游位置,之前河岸两边是不通的,下游的市民要到上游去上班,只能绕好大一圈。”黄埔区河长办高级工程师高大康说,沿河碧道修建后,市民可以沿着河骑自行车,20分钟就能从下游到上游,而且沿途风景优美。
美丽碧道成为广东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建成碧道2900公里,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景象越来越多。
“碧道建设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和公共休闲空间的需要,成为城乡居民休闲、锻炼、通勤的健康之道、生态廊道、休闲驿道、文化漫道。”广东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全国各地,随着绿色空间不断增多,人们更惬意地享受绿色休闲慢生活。
海鸥、江水、蓝天、绿树……上海杨浦滨江位于黄浦江岸线东端,这里曾是机器轰鸣的企业集聚地,如今成为有历史厚度、有城市温度的滨水公共空间。
近年来,上海市推动黄浦江滨江岸线转型,杨浦滨江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浙江淳安县千岛湖畔,绵延150公里的环湖绿道风景怡人;福建福州市郊野公园,约20公里长的慢行步道可以赏景,可以开展“智慧运动”;四川成都市大大小小的公园、社区,绿道遍布,绿意铺展……
近年来,为满足群众休闲、运动、绿色出行需要,很多地方规划建设了绿道、碧道、健步道等慢行系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科学制定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和绿道。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建设绿道8万余公里。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78平方米。
绿色休闲空间增加,让人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质。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