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钢铁是务实行动派

   2022-06-07 中国冶金报189

  “近年来,面对超低排放改造和‘双碳’双重压力,我国钢铁行业迎难而上,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实施最大规模、最严标准的超低排放改造,积极推进节能降碳,绿色低碳发展硕果累累。可以说,中国钢铁不仅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美丽中国的战斗英雄,而且是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钢铁始终是务实行动派。”在2022年“6·5”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高度评价了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钢铁一直在努力

  更清洁、更绿色、更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是保护地球、保护自然的全球共识和行动。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一直都是行动派,中国钢铁更是工业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行动派。

  一是加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成为绿色制造的引领者。

  自生态环境部等5部委2019年4月22日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来,中国钢铁业正在进行着世界钢铁历史上最严要求、最高标准、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改造升级,如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指标比发达国家钢铁排放标准加严8倍~10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钢铁正在引领着世界钢铁的绿色低碳革命。”黄导强调。

  截至2022年5月底,已有46家钢企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公示。其中,26家完成了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在1.5亿吨左右;20家企业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公示,涉及粗钢产能约为1.23亿吨;目前还有52家企业正在进行公示前的专家审核和进一步完善与整改。此外,还有近200家钢企约5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升级。

  “在超低排放改造中,逆流式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烟气二次除尘、焦化工序干法SDS(十二烷基硫酸钠)脱硫+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硫技术)脱硝一体化、高炉煤气‘水解催化+碱洗中和’等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钢铁超低排放治理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了巨大贡献。”黄导指出。在2021年5月28日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充分肯定:“煤炭清洁高效燃烧、钢铁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空气质量改善。”

  为了实现超低排放,钢企做出了巨大努力,不仅一次性改造建设投入巨大,而且大幅增加了运行成本。据有关专家统计,一个国内先进环保水平的500万吨钢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次性建设投资约20亿元,改造后环保运行成本达到250元/吨钢以上,甚至接近300元/吨钢,与改造前相比,成本提高了近100元/吨。可以说,我国钢企是蓝天保卫战的战斗英雄。

  二是长期坚持节能减排,始终是真抓实改的行动者。

  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坚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目前行业许多节能减排指标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即便如此,我们还在努力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据钢协统计,在废气治理方面,2021年,我国重点统计钢企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2.15%、15.16%和13.89%,而吨钢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1.01%、13.71%和12.91%。今年1月—4月份,我国重点统计钢企外排废气中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21.77%、19.44%和13.27%,而吨钢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6.69%、14.21%和7.47%。在废水处理方面,2021年,重点统计钢企外排废水总量比上年下降7.57%,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悬浮物和石油类排放量比上年分别减少6.87%、0.13%、10.71%、30.62%、11.25%和8.09%。今年1月—4月份,重点统计钢企外排废水总量同比下降18.62%,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氰化物、悬浮物和石油类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0.97%、19.24%、16.94%、40.54%、16.79%和19.16%。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还涌现出一大批花园式工厂、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工厂,实现“工厂变公园、厂区变景区”,成为钢厂所在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截至目前,我国已有94家钢企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工厂,产生了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的德龙钢铁和陕钢龙钢,以及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的安钢等一大批钢企,促进了钢厂与城市的和谐共融。

  三是积极推进低碳转型,争做“双碳”技术创新者。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双碳”目标以来,钢铁行业将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争做碳达峰、碳中和先行者,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2021年2月10日,钢协向全行业发出《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4月22日牵头组织成立了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旨在凝聚行业力量,研究行业低碳路线图和行动方案,推动钢铁行业低碳发展。2021年11月18日,中国宝武发起并联合全球钢铁企业及生态圈伙伴成立了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由来自世界15个国家的62家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旨在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形成钢铁行业低碳价值创新链,推动钢铁工业的低碳转型。今年5月19日,钢协发布我国首个工业品EPD(环境产品声明)平台——钢铁行业EPD平台,这是我国钢铁行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迈向碳中和目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对我国整个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都会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促进作用。此外,钢协还梳理并明确了行业走向碳中和的发展路径、技术路线图及低碳技术清单,不久也将正式对外发布。

  我国一些龙头钢企率先提出“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去年以来,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包钢集团、鞍钢集团、中信泰富、建龙钢铁、德龙钢铁等发布了各自的“双碳”行动方案目标,很多钢企都在务实制定节能低碳提升改造的规划方案。另外,低碳冶金新工艺探索也有所突破。2021年4月13日,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成功出铁156吨,一次开炉成功,标志着世界领先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落地转化。2021年5月10日,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河钢宣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示范项目正式开建。2021年7月30日,中国宝武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成功实现了第二阶段50%高富氧冶炼目标;今年2月15日,宝钢湛江钢铁开建国内首座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努力打造国内钢铁行业首条全氢绿色零碳示范产线。

  “面对环境和资源两大约束,我国钢铁行业积极落实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政策,为我国碳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导特别强调。他还以2021年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2021年,我国超额完成压减粗钢产量目标任务,粗钢产量为10.35亿吨,相比2020年的10.65亿吨减少3000万吨,同比降低2.8%,为7年来首次下降。按照国际钢协统计的2020年世界钢铁吨钢平均1.8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我国钢铁行业仅压产一项就减少了约55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未来要以低碳转型全面引领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钢铁行业将面临从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到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黄导认为,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下大气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又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22年2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正式对外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双碳’政策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说,在推动“双碳”、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钢铁行业要在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新能源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确保实现《指导意见》提出的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提升至15%以上,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氢冶金、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等先进工艺技术取得突破进展,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钢协主要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布置,要求从战略上系统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转型。他认为,钢铁行业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继续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以绿色低碳产品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利用环保、碳排放、能耗等约束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加强预警,防止粗钢产量过快释放;研究限制钢坯或低端产品出口、鼓励钢材进口等政策措施,缓解国内钢材消费强劲带来的粗钢供应压力;以创新驱动持续提升有效供给水平,创造并引领新需求,与用钢行业密切协同,大力发展具有轻量化、长寿命、耐腐蚀、耐磨、耐候等特点的绿色低碳产品,引导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下游行业绿色低碳消费,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和农房建设试点,优化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建立健全钢铁绿色设计产品评价体系,引导下游产业用钢升级。

  二是以清洁能源和绿色原料优化创新流程结构。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鼓励钢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比,实现多能互补,实现能源结构和流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优化原燃料结构,鼓励企业开展高效球团矿生产工艺、熔剂性球团生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高炉高效使用块矿等先进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减少烧结矿用量;继续加强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研究应用,减少焦炭用量。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发展,加强废钢资源回收利用,鼓励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推广应用废钢预热、新型节能电炉、优质直接还原铁冶炼等先进工艺技术,进一步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

  三是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新型产业链。发挥钢铁生产流程能源加工转化功能,构建以钢铁生产为核心的能源产业链,与周边工业企业、居民及商业用户等实现煤气、蒸汽、氧气、氮气、氩气、水等互供,替代区域内能耗、污染物、碳排放较高的供应设施,实现区域能源、环境资源协同优化。大力推广应用以高炉渣、钢渣为原料生产的矿渣微粉、钢渣微粉;鼓励钢企与水泥企业协同合作,延伸产业链,打造绿色低碳水泥及制品。鼓励开展高活性矿渣微粉、钢渣微粉技术研发与应用,提高水泥熟料替代率。推动钢化联产,依托钢企副产——焦炉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富含的大量H2和CO资源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研究建立钢化联产“产学研用”创新平台,统筹有序推进钢铁与石化、化工行业协同发展,研发推广钢化联产先进技术。

  四是以低碳技术的突破建立中国钢铁“零碳”未来。重点围绕以高炉富氢(或纯氢)冶炼和气基竖炉富氢(或纯氢)冶炼为主的技术路线,建立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形成成熟的低成本制氢和富氢(或纯氢)冶炼商业化、产业化应用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钢企利用现有高炉开展氧气高炉低碳冶金工业化研究试验;引导和鼓励发展直接还原、熔融还原非高炉炼铁技术,发挥非高炉炼铁与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协同减碳效应。积极探索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技术和方法,结合地质利用或封存、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等,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试点示范项目工程。争取通过强有力和针对性的政策、投资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跨行业合作及国际合作,加快实现创新技术的工业化规模化应用。通过以上努力,最终打造“零碳”排放冶金生态系统。

  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已对钢铁发展构成实质性约束,如何跨越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成为摆在全体钢铁人面前的重大课题。“面对资源和环境两大强约束,面对超低排放改造和降碳任务叠加期,中国钢铁行业要增强紧迫感,勇做务实行动派,以低碳转型全面引领钢铁绿色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