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是第10个全国低碳日,主题是“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为此,《现代物流报》记者联系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行业EPD平台技术委员会主席、世界钢铁协会LCA专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宝武低碳冶金创新中心技术总监刘颖昊博士,就近期的减碳话题向她进行了请教。一起来看看钢铁这个重点碳排放行业在减碳方面的积极作为吧。
记者:今年3月15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通过。而近来,这一进程显示出加快的迹象,从水泥、电力、化肥、钢铁和铝五种产品进一步扩展到化工品等,涵盖的范围也从直接排放扩展到包含间接排放(如生产过程中用电量中生产电所包含的排放),征收期也从2026年提前到2025年,且由各国征收提升为欧盟统一征收。这将给中国的钢铁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刘颖昊:今年3月15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在欧盟理事会达成了一致,最终还需要欧洲议会投票通过才能正式生效。6月9日,由于欧洲议会否决了“Fit for 55”项下的改革欧盟碳市场(EUETS)立法报告,导致CBAM的投票被取消,需争取到6月23日左右进行重新投票。一旦投票通过,就意味着CBAM正式通过。
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CBAM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短期影响大于长期影响。拿几个关键数据来说明,近五年我国直接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年均326万吨,其中2021年为305万吨,占我国钢铁年出口总量的4.5%左右,比例较低,而且距离CBAM正式生效有2-3年的过渡期,短期内影响有限。但从间接范围看,我国每年间接出口到欧盟的钢铁产品远超直接出口量,而且随着我们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愈发密切,合作愈发广泛,这个间接出口的数量很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并且,随着欧盟的率先实施,不排除其他地区也会跟进,那就会对我们整个的钢铁行业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面对未来国际绿色低碳贸易壁垒,只有通过实施环境足迹声明等方式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并主动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钢铁企业,才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记者:5月19日,中钢协推出了中国钢铁EPD平台,意图让环境产品声明成为低碳产品“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钢协有关领导曾表示,平台的建设也是钢铁行业众多下游用户的需求。那么,下游用户的这种需求是建立在怎样的国际贸易背景之下的呢?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
刘颖昊:5月19日,中钢协组织钢铁行业建设的钢铁行业EPD平台正式上线,这不仅仅是国内首个行业性的EPD平台,也是国际上首个钢铁产品专用EPD平台,将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为什么要做这个EPD平台呢?其实主要还是从满足下游用户的需求出发。在过去的一年中,涉及汽车、家电、机械、建筑等多个行业的多家下游头部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宝武、中信特钢等钢铁企业提出碳足迹披露要求。这些下游用户都是处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供应链企业,他们面临的碳中和压力只能通过有效的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来实现。LCA—生命周期评价是用来计算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全球通用方法论,他对产品的计算包括了上游原材料、运输、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能源消耗、间接排放、回收和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一般计算出一个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碳足迹)需要经过复杂的模型搭建、数据项匹配、数据库引用以及专用算法研究等过程,在专业计算工具的帮助下完成。
记者:钢铁EPD平台如何与欧盟碳关税的推进相关联,如何在这样的国际贸易大背景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呢?
刘颖昊:EPD是国际上通用的披露环境足迹信息的方法。国外在EPD方面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经验,我国这项工作开始较晚。未来欧盟碳关税的征收依据是企业披露的碳足迹值与欧盟基准值之间的差距。那么,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披露自身的碳足迹数据,这个披露值又能否得到欧盟的认可?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首先,我们得在同一套标准体系下开展我们的EPD建设工作,依据的方法论完全跟国外一致;其次,我们需要发挥中国钢铁行业在“量”上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鼓励国内钢铁企业积极发布EPD;第三,我们需要在形成中国钢铁行业本土数据库的基础上,不断的通过第三方验证方式,实现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大范围互认,提高我国自有EPD平台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最后,钢铁行业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与欧盟等展开互认谈判,最终实现双方互认。
记者:现阶段EPD平台的工作重点推进的是哪些项目呢?钢铁企业如何顺应趋势,作好数据的核算和与之接轨呢?
刘颖昊:目前我们EPD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并首发了宝钢股份的两份EPD报告,除了上面提到的国际化工作,下一步工作另一个重点就是拓展推广。一方面让广大的钢铁生产企业明白EPD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参与到EPD发布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做好从上至下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宣贯,让企业真正明白全面、系统的LCA评估工作和EPD发布工作能给自身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从而有的放矢,能够为企业更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应对国际贸易挑战提供支撑。
钢铁企业现在比较迫切的需求是,尽快提高LCA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具备独立的LCA计算能力。未来钢铁企业的LCA计算能力要体现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要习惯用LCA的方式去评估各个生产环节的碳足迹数值和减碳空间。只有将LCA的理念和计算评估真正落实到生产和技术研发的各个方面,企业才可以从容不迫的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在这方面,很欣慰的看到,国内一些高效、专业的LCA计算工具已经能够满足很多企业的需求。专业化的团队建设加高效的专业工具,是钢铁企业顺应趋势的合理选择。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