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市场正逐步回归正常相对景气水平。
6月21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网络互动形式召开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对于2021年第一季度订单情况,董事长张英岱表示,一般来说,从订单签约到最后交船,时间跨度在16个月至36个月,预计将逐步开始交付。此外,公司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相对平稳可控,公司将根据经营生产实际,进一步挖掘产能利用率。
据2021年年报显示,去年中国船舶营收597.4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8.14%。归母净利润为2.14亿元,同比30.08%。主要由于去年受原材料及人工供应链成本大幅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公司对部分在建合同及存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28.43亿元。
对于钢材价格成本下降对造船业的影响,张英岱表示,2022年5月末,国内6mm和20mm船板价格均有所下降。公司与上游钢企一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持续强化成本意识,抓好全面预算和成本工程工作,密切关注原材料价格走势,应对原材料市场变化风险。此外,公司在建产品交付情况正常。
“钢材成本下降对今年业绩的即期正面影响较小。”中国船舶总会计师陈琼表示,不同船型所需的钢材成本比例不同,一般约占总建造成本的20%-30%。公司钢材一般会提前采购,同时考虑市场价格,开展调整采购计划。钢材价格会对新承接船的预计成本会有影响,但对已开工或是已锁定采购价格的船舶的成本影响较小。
在运力展望方面,中国船舶董事、总经理季峻表示,总体而言,在经历2021年新造船市场显著回暖后,符合船东交船期要求的船位资源匮乏,叠加新造需求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新船需求总体规模出现同比回落,但节能环保需求支撑市场逐步回归。
据克拉克森数据统计,2022年1至5月全球成交新船订单488艘/30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8%,但与2019年同期水平接近。箱船方面,1至5月全球签约新船订单同比下降40%,其中,中国接单份额仍占榜首。张英岱表示,预计2022年全球集运行业和干散航运市场受市场行情轮动变化影响,细分市场分化将十分明显。在经历2021年新造市场显著回暖后,目前的市场逐步回归正常相对景气水平。
截至6月21日收盘,中国船舶报18.86元,跌2.18%,年初至今跌23.92%。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