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下降10%”的预期目标,对于促进工业节水提效,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继军、环保中心工程师邢金良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属于高用水行业,其生产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均位于工业行业前列。我国是钢铁工业大国,粗钢产量占全球50%以上,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
近年来,钢铁行业节水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2020年吨钢取水量为2.5立方米,用水效率达到历史最高,“十三五”期间,吨钢取水量累计下降28.3%,水重复利用率达98%,用水效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管理方式有待改善、技术研发推广有待加强等问题。
扎实推进钢铁行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行动计划》从加快节水技术推广、提升重点行业水效、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完善节水标准体系、推动产业适水发展、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等6方面提出实现工业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具体任务,助推工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双提升。
基于钢铁行业用水现状,聚焦《行动计划》提出的重点任务,程继军和邢金良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水效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技术攻关。针对如冷轧酸性废水循环利用、焦化废水近零排放、循环水高效冷却、浓盐水减量回用、综合废水零排放等行业水效提升重大关键问题,加强膜性能参数、浓缩结晶成本、结晶盐处置和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
二是强化技术应用。大力推广应用串级用水、密闭循环冷却等先进适用的节水工艺技术。同时,扩大海水利用规模,实施雨污分流,充分收集利用雨水。加强废水循环利用,促进用水方式的源头减 量、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
三是健全标准体系。完善取、制、供、用、排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标准,建立“节水型企业-节水标杆企业-水效领跑者”三级引领示范体系。进一步加强水平衡测试、水系统诊断等基础工作,加大用水审计等事后监管力度,促进企业节水意识与管理水平提升。
四是推动数字赋能。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企业用水系统深度耦合,提升企业水效管控水平。加强用水的精准控制和优化管理,实现工业企业、园区用水一体化智能管控。
按期按质按效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届时,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预计将实现下降10%的目标。
为此,钢铁行业应在《行动计划》的指导下,严格落实以水定产原则,加强政策约束、标杆引领与标准示范,完善节水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用水监督管理。程继军和邢金良建议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保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落实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以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节水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通过建立激励约束与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企业节水内生动力。
二是加强节水服务,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依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机构,加强水效提升技术研发推广,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测试、诊断等服务,在生产运行稳定情况下,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和水效评估(用水审计),根据水质水量情况合理规划用水配置,尤其是装备设施新(改、扩)建后及时调整用水情况,达到新平衡。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实施分质收集、分质处理。强化串联用水、分级用水等方式,杜绝低水乱用现象。
三是加强精细管理,提升水效管控水平。把握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发展趋势,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于动态用水管理中,构建企业用水统计和考核制度,实现对水系统的集中控制与动态调整,全面提升水效管控水平。推进城市中水、城市生活污水等用于工业,加快促进产城融合模式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