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钢股份发布了《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这是中国钢铁企业首份气候行动报告,详尽阐述了宝钢碳中和工作中长期目标及行动路径规划,并全面展示了公司绿色低碳产品布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22年6月30日,宝钢股份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公司管理层对报告进行解读,公司副总经理傅建国、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娟、碳中和办公室主任朱岩、运行中心副总经理刘仕君出席会议,共 160多家机构及个人通过线上形式参会,与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
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关注。2020年,中国政府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公司的下游用户纷纷制订了价值链碳减排目标,对钢铁产品的低碳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首份气候行动报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凸显宝钢股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对下游用户以及资本市场低碳发展诉求的积极回应。
此次《2021年气候行动报告》的发布,共有三个特点:
一、遵循TCFD框架指引
报告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及指标目标四个维度分层次展开。公司认为,中国钢铁行业以长流程为主,是仅次于电力的第二大碳排放行业,低碳发展将是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但全社会的低碳转型也将在新能源开发和输送、新能源汽车、高效电机等领域给绿色钢铁带来新的机会。因此,如何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问题,在适当的时间发展适当的减碳技术,既要跟上社会的步伐,又不至于过分冒进造成损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公司专门建立了由董事长牵头的战略、风险及ESG委员会、碳中和推进委员会和碳中和办公室构成的体系,进一步强化气候变化管治架构。在风险评估中,公司认为低碳技术转型是面临的最大挑战,既要研发出商业可行的低碳冶金技术,又要生产出具备价格竞争力的低碳产品,这不仅需要宝钢的努力,也需要全行业、上下游的智慧,要建立开放、透明的平台,打造“共建、共享、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实现共赢。
二、披露完整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
按照国际标准ISO14064和ISO14025,分别从组织和产品两大层面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验证。
组织层面,2021年全公司温室气体(类别1+2)排放总量为9081万吨,吨钢排放1.90吨二氧化碳当量,类别3温室气体排放强总量为45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产品层面,报告展示了宝钢股份发布环境产品声明(EPD)情况。宝钢股份早在2011年就独家发布了五大产品环境声明,并于今年5月在中国钢铁协会建设的EPD平台上发布了热轧、线材两份环境产品声明。
三、公布了宝钢股份碳中和中长期目标
宝钢股份将遵循母公司中国宝武低碳发展战略,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以2020年为基准)、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实现路径方面,主要从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绿色产业三个方面展开:
(1)绿色制造方面,致力于钢铁产品制造过程的低碳化。具体举措有极致能效、绿色能源、富氢碳循环高炉、氢基竖炉、高效电炉、废钢利用、生物质能利用、CCUS等,既有短期追求全流程能源效率提升、增加废钢使用量等举措,也有中期富氢碳循环高炉、电炉产能置换、生物质循环利用等布局,更有瞄准未来长期的全绿色能源的氢基竖炉零碳产线等规划,稳扎稳打,逐步深化公司绿色制造转型。
(2)制造绿色方面,致力于提供更多的绿色钢铁,助推社会低碳转型。中国新能源开发主要集中在西部,需要大量耐候、耐蚀、高强、耐高温的钢材,支撑风、光、水、核等绿电的生产;中国能源消耗集中在东部,主要是从碳基燃料驱动向电力驱动的转化,宝钢的高强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将在这些领域带来巨大的减碳效应;连接东西部的能源输送,则是取向硅钢的主战场,宝钢的取向硅钢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牌号方面,都将大力支撑中国电力输送的高效运转。
(3)绿色产业方面,依托中国宝武的绿色生态圈,在产城融合、城市矿山开发、水气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与中国宝武旗下的多元产业形成互补,共同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与社会紧密结合,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实现绿色抵消,帮助公司最终实现碳中和,目前公司已在广东、云南等地开展林业碳汇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是现实、严峻、长远的,公司将聚焦于探索更多减碳途径,采用负责可信赖的气候行动措施,为构建碳中和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努力成为钢铁技术的领先者,成为环境友好的最佳实践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
问答精华
1 对碳交易机制的看法?
欧洲经过多年研讨,目前已基本明确,从2027年开始征收碳边境税,且品类有扩充。我们已感受到其脚步越来越近。国家已明确了“双碳”目标,而国内企业层面基于成本问题,以及技术方面缺乏前期布局,目前节奏较慢。在发达国家建立碳边境的前提下,如果我们不能赶上节奏,未来会丧失优势,因此国家也在加快布局。我们比较看好低碳绿色新兴产业,但对传统行业应该还需要碳税交易引导,促进加快投入,让企业不得不去做,而且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我们的起步价格可能不及欧美高,但会把握节奏、逐步推出,稳步推动碳交易发展,公司也在密切关注。我们希望推动公司与标准相比多减碳的部分参与到碳交易中,以此对冲成本。只有公平的交易机制,才能让早布局、早投入的企业不会面临太大的成本负担。
2 公司如何看待当前欧洲钢铁、水泥加快实施碳边境税,国内钢企如何面对?
欧洲碳边境税问题明朗化后,对各国钢企而言压力较大,但这也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公司有出口到欧洲的产品。欧洲同行有的将投入上百亿欧元建设产线,低碳压力会逐渐漫延到中国等其他国家。如果说以前只是听到有人敲门,那么现在一只脚已经跨入。有的汽车厂已经提出2025年以后新车型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作为新车型发包依据,来保证其产品竞争力。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开始,会逐步延伸,需要积极应对。公司在氢基竖炉、电炉改造、富氢碳循环高炉及其他低碳工艺的投入规模也将达到上百亿。目前国内碳交易进展慢,回报相对不高,但由于用户已明确提出减碳的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显示出了供应链的影响力,我们也在向上游积极传导,相信未来会形成趋势。先行的汽车用户明确提出,未来价格机制上会有较大考量,相信减碳价值未来会在全产业链上体现。我们持续观察、积极应对,希望未来形成产品竞争优势。
3 根据公司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十四五期间,中国市场纳入碳市场后,可能面临成本约2.7亿元/年,数据是如何测算的?有何变量?
我国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从去年开放,首先纳入的是电力行业。电力行业在我国碳排的占比约为40%,因此国家首先从电力行业开始。从目前进展来看,制度完善、价格控制、履约等方面的基础工作还在推进中。钢铁行业占碳排总量约15%,我们的预判是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将进入全国统一碳市场。从总排放、免费配额、到碳税,从我们的试点基地情况看,免费配额下降系数约为95%左右;假设全国市场延续试点地区的经验,按照此系数进行预测,同时价格按照60元左右预测,履约成本约2.7亿元/年。我国碳市场去年开盘价格约48元,目前稳定在60元左右,未来是否继续提升是风险之一。
参考欧盟的碳市场初期的价格变化,结合我国逐批进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特征,我们预判我国初始几年的减碳成本不会很高,但也不排除短期内的波动风险。
4 电炉技术目前海外主要应用于板材生产,国内应用于建筑用钢生产,目前的难点是什么,是否能有技术突破?关于公司600万吨电炉规划,是否意味着高炉要减少400多万吨?
国内采用电炉工艺生产长材较多,而欧美已有较多板材产量。目前通过电炉生产高等级薄板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如难以满足钢材高纯净度要求,电炉使用相当比例废钢,铜等金属杂质难以去除,同时电炉钢水中氮含量较难控制,这些都需要通过技术研发来解决。
公司电炉路线将包含三部分:一是现有电炉的高效节能改造;二是湛江建设零碳示范线中包括新建电炉部分;三是现有高炉会择机逐步置换为电炉。钢铁生产的电炉化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公司已在规划中提出了实施方案,并会在政府政策指导下把握节奏、择机实施。
5 关于富氢碳循环高炉技术,可以提炼二氧化碳,与传统高炉相比可以节省多少,后续二氧化碳如何利用处理?
富氢碳循环高炉,通过将高炉煤气一氧化碳分离后加热回炉,并引入氢气,代替一部分焦炭来还原铁矿石,我们期望能达到减碳30%目标。公司也在研究CO2分离和利用CCUS技术,在策划和知名公司与地方政府等各方进行合作,研究将二氧化碳制成有机产品。未来辅以林业碳汇等,达到碳中和。
6 氢基竖炉和后续电炉是中远期的,短期依靠提升废钢投入,废钢比例提升空间有多少?富氢碳循环成本如何?公司四基地是否都能做改造,还是需要重新建高炉?
在废钢使用上,目前成熟的技术仍是电炉技术,但国内废钢资源相对匮乏。宝钢氢基竖炉已工程开工,优势在于能快速实现低碳产品供应,未来难点在于成本压力,同时需要突破电炉冶炼电工钢、汽车板的技术难点。公司长流程废钢投入比约19%,并已具备更高比例废钢投入的能力,尚未使用的原因是成本仍相对较高。待未来成本具有竞争力,或必须采用时,我们会继续提升投入比,并且未来可能通过高废钢比转炉技术突破,可能以更高比例使用废钢。未来一段时间内是长短流程结合的态势,推进取决于技术成熟度与经济可行性。
宝武在富氢碳循环高炉方面起步早,目前进展顺利,但距离大规模工业化使用,从400立方的实验炉,到未来5000立方米,还需要较长的技术积累时间。这项技术的意义在于让高炉得以延续,在未来低碳环境下仍有竞争力。其成本更多体现在高炉装备、周边设备的改造投入,成本方面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实现技术突破,只要技术可行,公司会启动实施现有高炉的改造工作。
7 湛江氢基竖炉和电炉投资金额60亿元左右,规模有多大?下游连铸轧机的准备是否已包含在内?如果用低碳冶炼方式,整个系统投资强度比传统高多少?
湛江氢基竖炉的建设总体包括竖炉、电炉、连铸、码头、公辅等,投资60亿左右(到连铸机,不包含后续轧机),竖炉规模100万吨,电炉规模180万吨。湛江热轧、厚板等后工序仍有一定富余生产能力,增加180万吨钢坯,可以将湛江的整体利用效率、作业效率提升到极致。前工序投入中,冶炼成本相对高,但同时也会带来后工序的规模降本明显效果。希望用户认可其低碳产品价值,最终可以体现在价格上。总体看,与传统工艺比,从码头、烧结、焦炭到高炉,投资强度下降、但生产成本上升,主要在于大量使用废钢以及竖炉需要的高品位矿、天然气、氢气等物料价格因素。
8 氢冶金技术中,氢基竖炉有天然气、煤气、氢气,可能焦炉煤气成本更低?未来是否有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在湛江竖炉未来投运后可选择的能源结构中,自产焦炉煤气的使用成本较低,但对应的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为实现零碳,公司将致力于向全氢技术方向进行突破发展。除了竖炉运行本身需要的高氢、全氢还原技术需要取得突破外,配套的绿电、绿氢也需要进行技术突破,电解水制氢需要具备成本竞争力。我们目前在和合作伙伴一道,共同推进制氢成本降低。
9 各种减碳工艺对单吨冶炼成本影响如何?
公司在湛江建设氢基竖炉示范线投资为18亿元左右,电炉等配套项目还需要投资约36-40亿元。新工艺产线投资大,特别事使用的原材料和能源构成与高炉转炉流程有显著区别,营运成本显著增加,初步估计成本增加约20-80%(不同原燃料结构和价格水平,影响程度不同)。
10 如何预判短流程、氢冶金、电炉占比?
这取决于整体发展趋势。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各大主流钢厂已提出电炉、氢基竖炉建设节点,有些已投产。国内部分同行还在观望中,但已有不少民企在高效电炉方面加快了步伐,可能会迎来电炉建设的高潮。公司已在加快自己的脚步,电炉钢产量占比将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国家也在加快步伐出台政策。国内在资金支持的力度上相对西方国家有提升空间。目前来看,下游用户会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碳价等不足以抵消成本。政策方面,钢铁纳入全国统一碳市场可期。公司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先行一步,并相信这些投入和探索会有回报。
11 关于新能源车的整体解决方案,铝是一体化压铸的主要原料,对汽车高强钢需求有何影响?公司是否有布局、有何技术瓶颈?
公司在跟踪一体化压铸等技术发展情况,从与公司合作的广大汽车用户观察,目前实际使用不多,高强钢仍是主流,从近年来车用材料的实际发展看,铝、镁等话题材料的运用并没有大范围取代钢铁,应该说是各种材料各有优势。而且,钢铁材料几乎100%可回收利用,在循环利用方面有明显优势,我们对钢铁产品的低碳、产品性能提升等有信心,公司这些年和客户共同开发的新产品进展也较快。当然,中国宝武在废钢金属材料领域也有相关产业布局,宝武铝业汽车用铝是发展方向之一,也有其他材料发展方向在考虑,宝武旗下的宝钢金属也在做相关探索。总体而言,我们相信在绿色低碳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将继续保有优势。
12 从供应链角度看,国内外客户是否都已有转向低碳零碳要求?
公司下游相关行业基本都有客户提出了低碳需求,尤其是汽车等行业比较普遍,在2025年或之后的时间内,对新车型发包有明确减碳要求,也有客户和我们讨论合作如何回收废钢等问题。其他如航运、家电等等各行各业都有低碳需求压力,并都已付诸行动。总体来看,出口比例高的下游行业企业步伐更快些,我们也需要加快脚步。
13 公司发布气候报告,客户也有降碳诉求,公司在材料和技术革新领域做出了努力,而在物流环节,生产运输和剪切配送等环节可能有高达40-50%的钢板变成废钢,整个过程中的精细规划是否也是一个方向?
如何提升全流程钢铁产品利用率或收得率,是公司一直以来重视的课题。宝钢在提升用户材料利用率方面已有深度介入,公司与下游用户合作,通过EVI服务和解决方案等,先期介入用户新车型设计与现有车型设计完善等,公司剪切配送服务也在材料利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从简单的纵横切发展到摆剪,以及热成型、激光拼焊等配套技术,都帮助用户提高了其材料利用效率。在厂内,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提升材料成材率,目前公司的超高强钢等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全流程收得率低于普通产品,我们会持续提升产品收得率。
14 二季度经营压力是否较大?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比显著下滑。首先,去年钢铁产业处于强周期,行业效益处于历史高位,受全球经济和钢铁市场下行,叠加二季度国内疫情反复和多点散发等影响,2022年钢铁行业由本来的预期下行进入弱周期。其次,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受能源管控和环保管控升级等影响,公司生产使用的精制原辅料成本涨幅远大于一般经济料,但销售价格不能完全覆盖成本上升,购销差价明显收窄,一季度公司效益有所下降,年初预计二季度效益会有所回升。但受国内疫情影响,二季度北方、上海以及周边钢铁下游用户处于停产、减产状态,尽管如此,公司克服了原料供应、出厂物流瓶颈等不利因素,确保了全不间断生产,公司上下也展现出了共克时艰的高昂斗志和责任担当,二季度公司尤其是地处疫情中心的宝山基地疫情控制得力,生产经营及业绩总体超过公司管理层预期。
展望未来,6-7月是作为产业链中游的钢铁企业的困难时期,因下游企业4-5月正常采购,库存高企,以及目前有效开工率不及预期等影响,7月钢铁产品接单及价格承压。随着国家稳经济政策不断出台,下游复工复产进程的加快,我们期待8月的订单能有较好的复苏和反弹,未来行业形势谨慎乐观,希望全行业能有较好的复苏,充分体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