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钢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原燃料成本高企,二季度以来钢铁行业经济运行呈明显下行态势,前7个月效益水平显著下滑,7月当月出现月度全行业经营亏损。面对市场冲击和困难局面,各钢铁企业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构建现有需求条件下经济运行新平衡,并基于行业整体良好的资产基础,在应对现实市场冲击、确保当期经营安全的同时,积极推动经营方式转变、着力抓好经营基础改善,一场市场高压下的行业变革正在展开。中钢协近期对钢铁行业重点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研究,以下六组数据是从经营实况、下游需求、国际市场、资产基础、产业投入、改造进程等六个方面在当下时点上对行业主体(会员企业)进行的现实扫描,意在为经营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分析全局的整体视角。中钢协认为,行业面临的市场形势是严峻的,各企业的积极行动正在对重建市场平衡发挥作用,协会自身也将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应对市场冲击的过程中,为会员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效信息和有价值的建议。
1.钢铁市场形势严峻,全行业年内首度出现月度亏损;原燃料成本高企严重压缩钢企盈利空间,行业呼吁加大炼焦用煤保供稳价力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市场供需失衡,钢企大面积自主限产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行业倡导“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理性应对市场冲击。
企业效益大幅下降,7月份出现月度全行业亏损。受原燃料成本高企和下游钢铁消费需求下降、钢材价格低迷的影响,今年1~7月,特别是二季度以来,钢铁行业的经济运行呈现明显下行趋势,1~7月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企业集团口径共90家,2021年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85.5%)利润总额936亿元,同比下降63.4%。7月全行业出现月度亏损,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亏损96亿元,在列入统计的90家企业中,63家当月亏损,亏损面达70%,亏损总额为132亿元,当月出现亏损的63家企业粗钢产量占重点统计企业的49%。今年1~7月,累计亏损的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共34家,亏损总额178亿元,亏损面38%,34家累计亏损企业粗钢产量占重点统计会员企业的19%。
原燃料价格高企严重压缩钢铁企业盈利空间。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铁水成本中铁资源的成本占比去年为58.4%,今年降为44.4%,煤和焦的成本占比去年是35.1%,今年是49.4%,也即在炼铁成本中,煤、焦的成本已经明显高于铁资源成本,而且还是在铁矿石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事实上,今年前7个月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下降26%,炼焦煤价格同比上升71%,喷吹煤价格同比上升54%。所以钢铁企业呼吁政府和上游企业在保证发电用煤的同时,加强炼焦和喷吹用煤保供稳价力度,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近两月来炼焦煤价格走势已出现回落趋势,钢铁协会与煤炭协会正在进行密切沟通。
下游钢铁消费低迷,供需失衡状态未获根本改变。在连续几个月出现价格下滑、利润下降的压力下,多数钢铁企业开始启动限产模式以调节失衡的供需关系,7月当月全国日均粗钢产量263万吨,月环比降幅13.1%,钢铁生产强度已经显著下降,当月年化粗钢产量水平已低于年产10亿吨,也低于前7个月平均日产284万吨的水平。钢材社会库存已连续6旬环比下降,8月中旬比去年同期下降19.9%,钢厂库存仍高于往年,8月中旬同比增加16.0%。
坚持“三定三不要”,确保企业经营安全。1~7月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降7.1%,粗钢产量同比降6.4%,钢材综合价格同比降6.7%,钢铁市场总体上仍呈供大于求的局面。面对需求下降,钢企虽然做出了必要的反应,但生产强度调节力度不够,需要在执行压产任务的同时加强自律,自觉遵守“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确保企业经营安全,共同维护行业秩序。协会建议:“三定三不要”是在现有产能基础上的接单排产和发货的准则,但在企业对钢铁市场近中期需求做出判断的基础上,如何针对现实的需求目标,使实际投入的产线产能利用率最大化,这是深度降本的关键(见“成本六面体”的建议),是只有决策者才能完成的作业,仅靠接单调整是不够的,一定要提高实际产能利用率。道理很简单,与其三条产线利用率60%,不如两条产线利用率90%。长期是去产能,近期是提高实际投入产线的产能利用率。
2.下游钢铁市场复苏进度整体不及预期,基础设施投资明显回升拉动钢铁消费,但房地产持续低迷拖累钢铁整体需求,制造业需求有升有降,整体钢铁表观消费量低于前期预测值。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快速增长,1~7月投资增长7.4%,7月当月增长9.1%,后期也将对整体钢材消费有拉动作用。7月房地产数据出现超预期下滑,明显拖累钢材整体消费,且影响大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效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房地产投资额同比降12.3%,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28.9%,新开工面积同比降45.4%,新开工面积和施工面积与建筑钢材当期消费密切相关。在中国10亿吨钢铁消费量中,建筑用钢消费比例为56%,而螺纹钢消费比例占钢铁总消费量的25%,去年螺纹钢产量为2.52亿吨。房地产是螺纹钢消费比例最大的领域。受房地产低迷影响,1~7月螺纹钢产量降低14.7%,水泥产量降低14.2%。预计螺纹钢全年消费量会回落至2.3亿吨左右。制造业需求有升有降。机械行业总体保持增长,机电产品出口额1~7月增长10%,增长幅度小于去年,机电产品出口对钢材间接出口的拉动作用递减。汽车行业产量保持较高水平,1~7月汽车产量累计实现正增长,7月汽车产量245万辆创近年来同期新高,令人鼓舞,特别是新能源汽车1~7月产量翻倍。商用车受工程量影响依旧低迷,1~7月产量下降36.9%。造船行业手持订单充分,全年钢材需求将保持高水平,但1~7月新接订单同比降43.1%,后续走势需要关注。家电产品三大白电中洗衣机和电冰箱产量1~7月同比均有所下降,家电出口总量同比降低7.3%。集装箱产量大幅回落,可以看作是向正常消费水平的回归,后期走势有待观察。
3.世界钢铁生产和消费整体下行,国际市场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出口动力减弱,钢材出口同比下降。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值得关注,警惕国际竞争力下降。
1~7月全球粗钢产量11.02亿吨,同比下降5.4%,中国粗钢产量占比为55.3%;7月全球粗钢产量1.49亿吨,同比下降6.5%,中国粗钢产量占比为54.5%。今年前7个月全球前10产钢国粗钢产量除印度和伊朗分别增长8%和3.7%外,其他大国均不同程度有所降低,其中欧洲降幅居前。由于国际钢材需求疲软以及生产成本走高,全球多家钢厂停产限产。数据可见,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同比、环比均呈下 降态势。
近期数据显示,国际钢材市场价格进一步走低,实际订单减少,钢铁企业出口动力减弱。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回落,8月25日跟踪数据显示:热轧产品中国出口离岸价595美元/吨、东南亚进口到岸价593美元/吨、美国中西部出厂价860美元/吨、欧盟出厂价730美元/吨。
1~7月中国出口钢材4007万吨,同比降低6.9%,趋势符合贸易政策导向。上半年钢材出口总量3346万吨,其中板材出口2243万吨,比例占67%。上半年不锈钢出口242万吨,特殊钢出口578万吨。日韩企业上半年钢材出口比例扩大,韩国POSCO上半年出口比例为39.9%,日本制铁一季度为39%,二季度升至48%,JFE一季度43.6%,二季度升至48.5%。在不鼓励资源类产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的条件下,中国钢铁企业应保持和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海外领先下游企业的全球合作力度,既要有效应对市场冲击,又要警惕国际竞争力下降。
4.行业整体资产状况仍处良好水平,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债务结构持续改善,财务费用支出减少,研发经费保持较高投入水平。
近年来,钢铁行业在去产能、全面取缔“地条钢”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的强力推动下,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利润水平持续提升,通过资产的持续积累和优化,整体资产状况大为改善,为应对当前强烈的市场冲击积累了较为扎实的财务基础。截至2022年7月底,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范围同前)总资产为6.10万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61.22%,同比降低0.69个百分点。负债结构持续优化,短期借款逐月下降。今年1~7月管理费用同比下降9.90%,财务费用同比下降5.99%,而研发费用同比增加10.94%。行业资产状况总体看虽仍处较好水平,但市场严重冲击带来的行业分化正在加剧,钢协正在组织针对会员企业当前处境的跟踪调查。
5.近五年钢铁行业整体收益显著改善,资产投入明显增加,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强,投资方向逐渐优化,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7年至2021年的5年是钢铁行业效益水平持续处于较好水平的5年。其中,企业的净利润和提取的折旧可以认为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的支撑企业各项投资的重要财务来源。从2017年至2021年的5年间,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共实现净利润9723亿元,提取折旧7385亿元,两项合计1.71万亿元,可以说这是构成企业自由现金流来源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可支配的现金所得。与此同时,近5年钢协重点统计会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4243亿元,研发资金累计投入为6004亿元,两项合计1.02万亿元。在此期间,中国钢铁行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和重建,正如我在3年前所介绍的,中国钢铁正在实施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中国钢铁正在推行至今为止世界上最为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强力的研发投入和资本投入支撑下,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实力全面增强,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全面改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些都是行业应对市场冲击的实力和基础。从固定资产投入的分类统计数据来看,随着新发展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企业越来越重视和聚焦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投入。例如去年用于节能环保方面的投资比例为25%,今年上半年的比例则为30%。去年用于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方面的投资比例为25%,今年上半年则为34%。诚然,中国钢铁近年来持续大规模投入的实际成效如何,将接受市场冲击的实战检验。
6.产能置换正在路上,超低排放紧锣密鼓,市场持续冲击或对后期实施进度产生直接影响,行业正在跟踪评估影响程度。
中钢协跟踪的产能置换进展情况如下:一是总体建设计划有多少。截至2022年7月底,各地计划新建炼钢产能3.9亿吨,同时退出产能4.3亿吨;新建炼铁产能3.4亿吨,同时退出产能3.8亿吨。2017年至今各地公示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项目共有221个,其中172个为原地技术改造项目,29个为跨省产能转移项目,20个为省内搬迁项目。二是跨企业项目有多少。在这些项目中,跨企业转移是会有产能交易的,所有置换项目中跨企业转移项目情况如下:全国有10336万吨炼钢产能和8446万吨炼铁产能为跨企业转移项目。其中河北炼钢产能4702万吨,炼铁4272万吨。据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发布的钢铁产能价格指数,今年初以来吨钢、吨铁产能交易均价约为每吨730元、365元,按此估算,近几年全国钢铁产能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三是流程比例有何变化。产能置换过程中,短流程比例有所提高。新建产能中转炉占69%,电炉占28%,AOD炉占3%,短流程比例显著高于现有水平。新建的冶炼装备情况如下:新建高炉214座、非高炉炼铁装置7座,新建转炉185座,电炉144座、AOD炉21座。四是“在路上”的项目有多少。当前我们更为关心的是,在这些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多少是已经建成的?有多是正在建设中的?有多少是尚未开工的?跟踪材料显示:在3.9亿吨的新建炼钢产能计划中,已建成、建设中、未开工的项目比例分别为48%、23%、29%,在3.4亿吨的新建炼铁产能计划中同样的比例分别为46%、26%、28%。也即到目前为止,在计划建设的3.9亿吨炼钢产能和3.4亿吨炼铁产能中,有8700万吨的炼钢产能和8900万吨的炼铁产能正在建设过程中,有1.14亿吨的炼钢产能和9300万吨的炼铁产能尚未开工建设。
截至2022年8月25日,已有1.72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钢协的评估监测公示,还有1.22亿吨钢铁产能已完成部分超低排放改造和公示,再加上已完成改造正在申报公示的产能,总计基本完成主体改造工程的钢铁产能已近4亿吨,已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投资超过1500亿元。2025年之前要完成8亿吨钢铁产能改造工程,还有约4亿吨待实施,按平均吨钢投资360元计,需要新增投资不少于1500亿元。
面对市场的严重冲击,钢铁企业当期效益急转直下,计划的建设项目能否如期进行,是否会出现钢铁企业对计划的调整,目前来看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同企业会有不同的处置方式。协会已经开始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全面跟踪调查。协会7月29日会员大会和会长会对此也给予了充分关注,这些“在路上”的项目和企业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关心和帮助。
在此重述协会与会员企业共同提出的“理性、现实、积极”的应对方针。“理性”就是保持战略定力,“现实”就是不回避问题,“积极”就是积极采取行动。从行业整体来看,因为有实力,所以有定力;因为有底气,所以不回避;因为有办法,所以会积极。来自于各企业创新实践的“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成本六面体”降本路径,“提升附加值”系列举措,都是可以运用的具体方法,各企业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优秀实践,都将会在全行业得以推广和运用。我们也相信,在应对市场冲击的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将会对钢铁面临的资源保障、政策导向等重要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为钢铁行业克服困难、渡过难关,迎接新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