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钢厂控产限产由预期开始走进现实

   2021-07-21 期货日报218

周二(7月20日),“江苏钢厂控产”的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黑色系商品之后的走势也受到一定影响。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各钢企都接到了今年产量不超去年的明确指标,据相关企业反馈后期也会从财务口径去核算产量数据,严控今年全省的产量。目前省内部分钢厂已经开始安排减产计划,但鉴于后期压减的产量差异较大,钢厂减产的节奏也会不同。

“实际上,我们回溯即可发现,进入下半年以来,关于钢厂限产的预期就一直存在,关于限产的消息也不断出现。不过,这条资讯对市场的影响会更大:一是由于江苏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省份,在全国各省份中仅次于河北,位列第二名;二是江苏省上半年产量同比增速较高,这意味着下半年需要压缩的产量更多,而且越临近年尾,减产压力越大。因此江苏钢厂的限产行为一旦实施,就意味着“下半年钢厂限产”由预期开始走进现实,钢价将继续获得推升动力。”西南期货黑色系分析师夏学钊说。

中钢期货黑色系分析师赵毅告诉记者,进入下半年后,“压减粗钢产量”的任务切换入快车道。近期多地区、多钢厂陆续传出停限产计划,也成为成材价格盘整走强的重要推手。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中,2021年6月份全国粗钢产量9387.52万吨,同比增长1.5%;1—6月份累计产量56332.65万吨,同比增长11.8%。分省份看,江苏省1—6月份累计生产粗钢6358.06万吨,同比增长12.77%,产量排名第二;1—6月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5省粗钢产量合计30653.6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54.41%。按照2020年江苏省粗钢产量12108.2万吨为基数,若实现今年不超去年的计划,则下半年总产量5750.14万吨,平均分配到每月生产958.36万吨。考虑到目前已是7月下旬,若7月产量无明显变化,等同于6月份的1041.03万吨,则8—12月份平均每月产量为941.82万吨。与上半年产量均值1059.68万吨相比,月产量下降117.86万吨,减产比例约11%。

“目前的难点在于产量、利润和价格的此消彼长。纵观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全国产量还是江苏省产量均极高,经过粗犷生产后,用下半年产量的迅速压缩去抵消之前的增长,势必造成产业链各品种间供需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利多成材、利空原料。且这一特征在本月已有体现,钢厂利润连续三周上升,从微亏或盈亏边缘恢复至正盈利。盈利意味着更强的增产动机,但下半年不会再出现之前唐山、邯郸减产后,其他省份迅速增产填补空缺的情况。”赵毅说,发改委和工信部关于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检查工作已深入各地区展开,据市场流传信息,对下半年压减产量的要求较为严格,部分钢企已对年度减产做出承诺。此外,阶段性的供需失衡易造成价格飞涨,但包括国常会、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在内的“保价稳供”同样是下半年的政府工作重点。建筑钢材下游涉及房地产、基建等社会民生工程,价格暴涨或大幅波动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钢材价格将运行于压减粗钢产量和保价稳供之间,呈振荡偏强运行。

夏学钊认为,实际上不同品种之间、同品种不同合约之间的走势对比,也已经按照下半年钢厂限产的逻辑在走。首先,进入7月份以来,成材价格走势明显强于铁矿石,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累计涨幅超过10%,而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累计涨幅仅为5%;其次,螺纹钢2110合约与螺纹钢2201合约之间基本平水,而往年常见情况是远月合约较近月明显贴水,这意味着2101合约受到限产预期的支撑;再次,铁矿石2109合约较铁矿石2201合约存在明显升水,市场参与者认为,短期内限产对铁矿石的价格影响尚不明显,但时间越往后推,铁矿石需求受到压制的可能性越大。

“落实到投资策略上,投资者还是应该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情况。需要提醒的是,上半年在钢价累计涨幅较大的情况下,价格管控政策曾导致市场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度回调,若下半年限产再度推升钢价出现较大涨幅,类似的管控措施仍可能出现。”夏学钊说。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