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

   2022-10-19 中国冶金报328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生动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我们全景式描绘了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10月17日,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宝武集团太钢不锈冷轧厂冷连轧作业区班长牛国栋谈到聆听二十大报告的感受时难掩激动。

  报告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太钢秉持产业报国初心、牢记锻造大国重器使命,始终保持高度战略定力,集中力量发展以不锈钢为主的特殊钢。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后,太钢成为了中国宝武不锈钢产业一体化运营的专业化平台公司,承担起了推进中国宝武乃至中国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作为国有企业,更要发挥好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统筹依靠创新、低碳、智慧推动全面转型升级的路径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企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加快实现技术引领、效益引领、规模引领,切实增强企业的产业链韧性和核心竞争力,保持企业运行稳中向好态势。”

  作为一名钢铁行业的党代表,牛国栋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切的感受。

  “在国家政策的有力引导下,钢铁业兼并重组稳步推进,区域整合不断提速,2020年12月23日,太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实现联合重组,我也由一名太钢人成为一名宝武人。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公司在绿色发展和智慧制造方面的发展,我们的职工收入和工作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太钢很早就认识到,绿色发展是太钢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基础,按照“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要求,精心打造城市绿色钢厂,真正成为政府、社会、公众充分认可的好公民、好伙伴、好邻居。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以来,太钢深刻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中国宝武“双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高效响应宝武“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双碳”工作目标,遵循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位一体”的思路,确立了以“提高碳生产率”为中心、包括3个发展阶段、4个实施步骤和6大发展路径的“13460”“双碳”行动方案,开启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征程。在2020年成为国内钢铁行业第一家包括焦化工序在内的超低排放A级企业之后,太钢于2021年国内首家开展“气、水、固、噪、美”全要素超低排放AA创建行动,2022年启动“超超低”排放项目,今年底,将达到“超超低”排放标准。

  “我们每一名员工都是绿色低碳发展的参与者、保护者和受益者,汇聚起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行动力。”

  此外,与中国宝武联合重组以来,太钢按照中国宝武智慧制造行动方案,加速补齐以“四个一律”为特征的智慧制造1.0短板,建成太钢集团运行中心和采矿、焦化、炼铁、炼钢、热轧、冷轧、能源动力工序智控中心,快速启动了新一轮数智化建设。依托这些智控中心,将太钢多年积累的不锈钢制造经验与操作室集控有机融合,重新定义钢铁全流程制造集中操控模式,形成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空间集约、时间集约、人员集约、组织集约、业务流程集约的生产制造系统,实现了生产、质量、设备、物流、能环、安保等业务的有机集成,实现了从矿石采掘、原燃料进厂、生产制造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精准管控。以冷轧工序为切入点,太钢开展同工序跨基地专业化整合,建立冷轧工序协同平台,实现工序数据互通与对标分析,提高工序信息整合及数据应用能力,提升生产执行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管理效率。太钢还把机器人替代苦脏累岗位作为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措施,按照中国宝武“万名宝罗上岗计划”,通过智能装备应用强化人机协同,替代人工作业,提升本质化安全。

  “最近,我所在的不锈钢冷连轧生产线陆续上岗了16位机器人‘宝罗’,它们确实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高效、快捷、安全、绿色。我现在研究的是如何能够让这些‘宝罗’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实现更高的效能,如何让我们的操作法变成机器人操作的流程,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每一次的小创新,日积月累,最终都会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钢铁是典型的传统制造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行稳致远。太钢地处内陆,在原材料和运输方面存在着劣势,这些年来,太钢一步步成长为世界不锈钢龙头企业,离不开强有力的科技创新。2017年6月22日和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三年内两次视察太钢,对太钢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予以肯定,寄予厚望。

  作为科技创新的践行者,牛国栋对钢铁行业科技创新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告诉记者,太钢的创新之路,是中国钢铁工业乃至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一个缩影。如今,创新已经成为太钢每一名岗位职工都很在乎的事,每一次的小创新,日积月累,最终都会成为企业的竞争力。

  “2011年,以我的名字命名的‘牛国栋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当年,我们创新工作室团队把学到的六西格玛知识用到了生产中,成立了‘提高不锈钢冷板板型控制能力’的创新项目,将板型不平度的命中率大幅提高,给企业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效益。我们还相继开展了多个项目攻关,总结推广操作法2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项,累计完成创新项目91项,为企业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参加工作至今,冷轧机组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更新换代都意味着一套全新的工艺技术等待着被探索。一些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没有人干过,每每遇到新领域新问题,我都主动带领团队扛起攻坚克难的责任。我们太钢也正是因为干了别人没有干过的事,才能相继攻克中国不锈钢工业和新材料产业的一系列‘卡脖子’技术与产品难题,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

  “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特级劳模、三晋工匠获得者等等,这些荣誉都是对牛国栋这个有着工匠精神的一线工人最大的褒奖。

  “近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技能人才和工匠的培育,我也越来越感到作为一名钢铁工人的光荣与自信。”

  谈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牛国栋体会颇深。

  “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失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坚韧,追求完美,这也是我20年来在工作中的一份坚持。‘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近年来,依托‘牛国栋创新工作室’平台,我先后培养出高级轧钢工92名、技师16名、高级技师6名,他们在不同岗位担当着重任。我从一名普通轧钢工人到轧钢技师,再到成为轧钢高级技师,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快速成长,得益于太钢打通了各类优秀人才的职业生涯成长通道。多年来,太钢始终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用才与留才并重,厚植人才沃土。以高技能人才和广大劳模先进为代表的太钢干部职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展现出的忠诚、敬业、创新、奉献精神,既传承了太钢长期积淀的优秀文化基因,又融入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为锤炼世界一流队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不竭动力源泉。”

  他认为,企业要发展,职工仅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热情还不够,还必须有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做支撑,任何一个岗位职工的技能状况都会对全流程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钢铁行业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需要增强职工岗位技能提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太钢坚持通过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已连续30多年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操作岗位技能测评工作,形成了具有太钢自身特点的职工技能评价体系,全员技能提升更加直接、有效。同时,太钢不断建立健全“找短板、补短板”为核心的培训机制和“宽带薪酬、职业晋升”为核心的激励机制,提高岗位职工的技能胜任率。

  “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我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会不断壮大,打造工业强国的目标也将更快实现。”

“用一名基层产业工人最朴素的语言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党代表,牛国栋说自己感到特别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将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用一名基层产业工人最朴素的语言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坚持立足本职岗位,面向市场和生产现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强新本领,努力攻克‘卡脖子’的工艺和技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不断创新中突破极限,奋力赶超一流,尽心尽力尽责地为太钢集团建设成为全球不锈钢业引领者,为中国宝武打造世界一流伟大企业作出新贡献。我要争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实现现代化的奋斗中让更多产业工人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越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钢铁长征路。我们将铭记总书记‘再接再厉,勇攀高峰’的殷殷嘱托,不负厚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总书记的关爱和期望。”对于未来的工作,牛国栋目标明确、信心十足。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