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一篇题为《宝武董事长陈德荣:建议改变钢铁限产以粗钢产量为标的的现状》在黑色圈里流传并被广为关注。
宝武董事长和中钢协会长的对话,被圈内人认为是擘画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限制钢铁产能以何种形式?
根据媒体的报道,宝武董事长陈德荣与中钢协会长何文波两位钢铁行业的巨擘会谈的核心是围绕“限制钢铁产能”这个话题。
陈董的核心观点有四:
其一,鼓励就地发挥已有产能的满负荷生产,不赞成异地搬迁或扩建;
其二,鼓励高端钢铁产品出口;
其三,改变钢铁限产以粗钢产量为标的的现状,改为对钢材产量的限制;
其四,产能治理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重组。
照此来看,陈董并不是非常赞成钢厂在还没最大化效益开发好现有的产能的基础上盲目地进行搬迁或扩建。同时,他并不是特别认同粗钢产量压减,而认为应该进行钢材产量压减。
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巨大,进入了一个转折期。“产能治理”和“联合重组”是钢铁行业在新的发展历史阶段的两项基础性工作。
联合重组是产能治理很重要的基础,而产能治理导向优胜劣汰、导向供需平衡。在产能治理方面,限产底线一定要守住。同时,要进一步形成机制,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释放产能。
后去产能时代的钢铁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要锚定当前的钢铁行业处于“双碳”的新阶段,也就是“后去产能”时代,或者说是“后供给侧改革”时代。
其次,当前的钢铁行业仍在兼并重组,但是兼并重组开始具有新时代特色:
——以宝武集团为首的兼并重组代表着国家方向的第一梯队,把全国范围内优质的钢铁资源聚合、聚变,打造CR1全国样板企业,甚至演化为钢铁行业投资主体(平台)公司。
——区域化的兼并重组在加速。代表性的事件是在辽宁省以鞍钢牵头的“鞍本凌”重组。这是多少年前无法推进的区域重组,在今年实现了。
——多元化的民营钢企梯队在跟进。建龙、德龙、方大、沙钢是民营梯队方阵的排头兵。这些年来他们步步为营,实现了跨越发源地的兼并重组。今年以沙钢兼并南钢的股份最为亮眼。表面上是郭广昌“断臂求生”,实际上是沙钢卧薪尝胆多年,水到渠成源于超前的布局。
——不容忽视的福建系。福建系民营钢企在全国遍地开花,近几年来乘着“去产能”的东风,出现了“南迁”的趋势:有的迁回祖籍地福建,有的在南方其他省份扎根。代表性的企业有东海钢铁、金盛兰和兴华钢铁等。
——一带一路与海外兼并是不仅是中国钢铁企业的“产能出海”,更是中国钢铁企业做强做大的体现。远的是河钢收购塞尔维亚钢铁,盛隆投建马来西亚联合钢铁、首钢投建马来西亚东钢(后为建龙收购),山西建邦在巴基斯坦投厂等等;近的是德龙与青山投建印尼德信钢铁,昆钢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建厂,敬业钢铁收购英国钢铁等等。这里还有河钢、江苏攀华拟在菲律宾投建钢厂等中国钢企的“筹备行动”。
综上所述,粗钢去产量,其实就是铁水去产量,一针见血地就能把铁矿石的需求“打下去”,但这并不是我们惟一的手段!
粗钢去产量,无非是一场钢铁行业供需的“动态调试”,我们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全行业大检验——检验到底我们是不是真需要这么多的粗钢?检验到底我们行业能否抗压、精进?这场“压力测试”的目的只有以下几个:我们需要继续执行“产能治理”,我们需要继续执行“兼并重组”,我们需要继续产业升级!顺带着把我们需要资源安全的事情也做了一次“测试”!
正如宝武集团陈董事长所提及的,我们要鼓励高端产品出口。那么,怎么实现高端产品出口呢?当下钢铁行业的内卷还不够激烈,初级、粗加工产品的产能和产量还是不小,今年钢铁全行业效益这么差、日子这么难过,是不是有更多的钢铁企业老板想着怎么转型升级呢?没有新一轮的优胜劣汰,怎么会有高端产品的跻身世界一流?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高端产品,谈什么出口?
前些年就有很多钢厂开始在思考转型升级,给企业做战略规划,但可惜的是,中标的多是外资咨询公司例如麦肯锡、伍德麦肯兹之类的,其实我们给自己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选择做了一个错误的选项,怎么需要思考什么战略方向?当下还是有太多的钢厂在卖钢筋、卖卷板,就是一个错误的选项。
承接宝武集团陈董所言,钢材产量的压减,意即对同质化、低附加值钢材产品产量的压减,才是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当下的选项和保障未来的选项!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