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为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各地各部门积极施策,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国家税务总局联合财政部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2月分别发布公告,明确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已累计为305万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5256亿元。
今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大纾困政策力度,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前期缓缴的税费,9月1日起期限届满后再延长4个月。
缓缴政策实施效果如何?缓税政策延期后,税务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记者进行了采访。
税费缓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扩大生产、加大创新
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河南太行全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振动机械、环保设备、输送设备、电炉节能炼钢技术研究开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扩大经营规模,2021年起,公司开始筹建年产30万吨冶金机械铸件项目,对现有电弧炉炼钢铸钢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项目升级的关键时期,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的政策给我们加快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支持。”太行全利重工副总经理师建国说,利用税费缓缴带来的现金流,公司迅速启动了原有厂房、仓库等设施的拆除搬迁工作,重新建设智能仓库及电器车间,并配套采购了三台起重机。
“今年以来,税费缓缴、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产生的1055万元税费红利,助力我们的项目建设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看着眼前新建厂房雏形初现,师建国特别高兴。
缓税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中型企业能“喘口气”“进一程”,专心扩大生产、加大创新,也为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注入了“强心剂”。
“缓税政策出台后,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重庆博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张福生说,企业销售资金回笼困难、周转压力加大,税费缓缴的钱帮企业及时支付了部分材料货款和员工工资,度过了现金流危机。
缓税政策延期,累计缓缴时间最长可达13个月
“之前缓缴的税费原本前些天就要到期了,没想到税费缓缴政策继续延长,真是太惊喜了。”得知缓税政策延期,浙江坤诚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成实说。
坤诚塑业是一家以塑料编织袋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公司销售因疫情受到较大影响,加之原材料涨价、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现金流紧张。“去年12月我们办理了税费缓缴3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当时资金周转的困难。今年缓缴政策再延续,算起来这笔税费一共延缓了13个月,对我们接下来增加原材料采购量、保障旺季生产需求都很有帮助。”林成实说。
“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缓缴政策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托底作用,能有效为企业‘活血’‘送暖’。”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副司长付扬帆说,再次延续实施缓缴税费政策,累计缓缴时间最长可达13个月。据估算,缓缴税费政策总体上预计可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超过200亿元,既进一步缓解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又进一步减轻这些企业的财务成本负担,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缓税政策延期,师建国心里也轻松了许多:“目前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发新技术、拓展新项目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税费缓缴政策的延续实施,让我们的发展更从容。30万吨冶金机械铸件项目有望在今年内完工,完工后将大幅提高智能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产量、销售额齐增。”
简化操作流程,及时提示引导,释放最大红利
“打开电子税务局就能看到税费缓缴的提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缓缴,一键操作就可享受政策,简单又方便。”河北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志鹏说。
“我们通过‘前台+后台+税源管理单位’三级联动,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电子税务局、税企微信交流群、短信、电话等方式逐户通知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石家庄市税务局副局长李晨光说。
缓税政策实施以来,各地税务部门积极加强宣传辅导,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在浙江,温州市税务部门深挖税收大数据,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及时推送“红利清单”进行政策辅导提醒;在辽宁,营口自贸区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线上辅导,对纳税人进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同时在办税服务厅增设咨询办理窗口方便纳税人;在湖北,武汉市税务部门对企业担心因享受缓缴政策而影响银行贷款审批的情况,与财政、金融等部门协调沟通,为企业提供相关证明,解除后顾之忧。
为确保政策落实有温度、有速度,税务部门及时优化升级了信息系统,无需纳税人操作,原先缓缴的税费缴款期限自动延长4个月。对纳税人在缓缴期限内提前缴纳已缓缴的税费,信息系统自动提示纳税人进一步确认,引导其应享尽享。
“对在9月1日至公告发布前已缴纳入库的缓缴税费,纳税人可自愿选择申请办理退税并享受缓缴政策,税务部门将提供点对点退税服务。同时,在缓缴税费到期后,企业确有资金困难不能按时缴纳的,可依照税收征管法规定申请办理延期缴纳。”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