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环境下,我国钢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结构调整,加强改革创新;大力推进降本增效,有效防范风险;坚持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业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在1月8日召开的第18届中国钢铁产业链市场峰会暨兰格钢铁网2022年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介绍了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特点,并对2023年行业运行进行了展望。
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屈秀丽介绍,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俄乌冲突持续,欧美货币政策调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随着国家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有效稳定了经济、缓解了企业困难。具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需求明显减弱,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屈秀丽介绍,2022年1月—11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9.35亿吨,同比下降1.4%;生铁产量为7.95亿吨,同比下降0.4%;钢材产量为12.26亿吨,同比下降0.7%。据钢协旬报统计,2022年12月份粗钢日产量仍呈环比下降态势,预计2022年全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1亿吨~10.2亿吨,同比下降2%左右。
国际市场方面,全球钢铁产量同比下降,中国粗钢产量占比有所提高。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全球粗钢产量为16.91亿吨,同比下降3.7%;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比重为55.29%,同比上涨1.31个百分点。
二是钢材出口保持平稳,进口明显下降。屈秀丽表示,2022年1月—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6195万吨,同比增长0.4%:进口钢材987万吨,同比下降25.6%。预计全年出口钢材6800万吨左右,同比略有增长。“钢材出口略有增长,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相对偏高,我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仍有竞争力。”屈秀丽解释道。
三是钢材价格小幅波动,总体水平低于2021年。2022年1月—4月份,我国钢材价格逐月上涨,2022年5月份以后逐月回落,到2022年7月份达到最低水平,其后开始小幅波动。钢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均值为122.78点,同比下降13.55%。
国际市场方面,2022年,国际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下降9.45%,其中长材上涨9.25%,板材下降16.93%。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钢材价格降幅小于国内市场钢材价格降幅。
四是经济效益大幅下降,资产债务结构优化。2022年,受产量及价格下降、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以及2021年基数偏高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经济效益同比下降。2022年前11个月,钢协会员企业销售收入降幅大于销售成本降幅,销售利润率也有所下降。
“不过,企业存货、产成品占用资金也有所下降,应收账款小幅增长,债务结构有所优化。”屈秀丽肯定道。
未来钢企成本压力仍难减小
围绕2023年钢铁行业发展态势,屈秀丽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是我国经济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钢材需求有望恢复。屈秀丽特别列举了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尊重市场规律,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总体有望回升”等内容。屈秀丽认为,2023年我国钢材需求将加快恢复。
二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国际市场环境更趋复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2年10月份发布的预测报告,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7%,但最新发布消息,可能低于原预测水平。另据世界钢铁协会此前发布的钢铁需求预测结果,2023年全球钢铁需求量或将增长1.0%。屈秀丽据此认为,2023年,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都将面临较大压力。
三是资源能源环境制约持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2022年,钢铁企业原燃材料采购成本大幅上涨。具体来看,铁矿石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但炼焦煤、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上涨,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仍处于高位,预计后期难以大幅下降。“超低排放改造、‘双碳’工作等也都将大幅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屈秀丽补充道。
四是企业间分化明显,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据统计,2022年前11个月,钢协会员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为1.66%,企业盈利水平及负债率不一、抗风险能力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将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屈秀丽表示。
五是努力适应新形势,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屈秀丽提出,钢铁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努力实现供需平衡;提升资源能源保障能力,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协调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节能环保,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降本增效力度,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
“当前,钢铁行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希望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推动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