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钢铁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07-26 经济日报240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将有哪些新发展?钢铁行业如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济日报记者近日专访了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

记者:如何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钢铁产业的要求?

于勇:纲要中有28处提及“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钢铁工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到2020年,中国钢铁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现代化生产体系,22大类钢铁产品中有19类自给率达到100%,其他3类近99%,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1%的差距仍需要100%的努力。进入“十四五”,产业迈向中高端对钢铁工业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理清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方向和途径,适应新发展格局,是中国钢铁工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记者:“十四五”时期钢铁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于勇:过去70多年,中国钢铁工业成功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数量问题,今后关键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推动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要从3个方向着力。

一是低碳引领发展。低碳绿色发展是推动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关键体现和终极目标。未来,中国钢铁工业将以低碳为统领,推进新一轮更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比如,探索氢能冶炼技术的解决方案,引领传统钢铁冶炼技术的创新与变革,在能源介质、重大工艺革新上,留下“中国印记”。二是智能引领发展。随着智能制造的应用,特别是5G技术的出现,将赋予单一生产线在不同时段制造不同品种规格的功能,解决用户个性化需求与大工厂批量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源于智能化的钢铁未来梦工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钢铁自身的智能化,也包括用户和关联产业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人的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三是创新引领发展。“补短板”“强基础”“促提升”统筹推进,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钢铁材料的核心技术,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成果增强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最终实现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为全球钢铁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钢铁产业如何行动?

于勇:碳减排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过去30年,钢铁行业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采用新技术,已经将吨钢能耗降低了50%。但从全球范围看,钢铁工业仍占全球能源系统排放量的8%左右,若要继续在未来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问题,开发并推广切实可行的突破性钢铁技术,提供更加绿色低碳的钢铁材料,满足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达成碳中和目标,需要持之以恒的关键举措与实际行动。2021年2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钢铁担当,开启低碳新征程——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书》,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规划,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目标。4月22日是第五十二个世界地球日,当日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正式成立,我们向世界承诺,中国钢铁企业不仅要在规模质量上提升,更会在完善能源结构,在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上展现担当。

创造了人类钢铁业发展奇迹的中国钢铁工业,如果能够因势而动,把握机遇,引领全球产业低碳绿色转型,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记者:在双循环背景下,钢铁产业如何适应新发展格局?

于勇: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有定力、有能力、有实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当前,钢铁产业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体现在促进新的供需平衡、拓展新的内需市场、构建新的产业创新生态圈3个方面。

一是促进新的供需平衡。“十四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钢铁行业发展的主线。保持供需的基本平衡,是行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二是拓展新的内需市场。在消费端,潜在需求空间仍然较大。三是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圈。未来,产业创新体系以“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为重点,培育企业主体作用,构建协同模式,营造开放环境,逐步建成各类主体协同互动和要素高效配置的技术创新生态圈。

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一定会补足短板,锻强长板,不断完善自身,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