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受邀参加浦发银行首期公金大讲堂,并作《钢铁行业洞察及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于勇表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强盛离不开钢铁的支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依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撑力量。河钢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担当好各自的角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通过视频作开场致辞。河钢集团总会计师胡志刚出席活动。
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不同时期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的演进轨迹指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强盛离不开钢铁的支撑。他表示,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自1856年英国发明转炉炼钢法,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开始,世界钢铁工业经历了美国快速实现产业化、前苏联钢铁产业崛起,以及日本实现炼钢技术革新等时期。伴随着钢铁工业的强势发展,这些国家的经济也实现了快速腾飞。自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以来,我国始终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顾整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钢铁工业的发展史其实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史,钢铁记录着一个国家兴衰的历史。
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路径和现状,引用一系列数据诠释了“大国崛起,钢铁工业功不可没”的内涵。他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钢产量仅占全球钢产量的0.1%。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产能的快速跃升,为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家电、工程机械、发电和变电设备制造大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的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民用机场、汽车交通等现代化设施发展都与钢铁密不可分。可以说,大国崛起,钢铁工业功不可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首先,从设计、建设、制造到产品,中国钢铁工业是一个自主、刚性的行业。其次,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倒逼中国钢铁工业产生了最绿色低碳的生产工艺。另外,中国钢铁工业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覆盖、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拥有了一套完全独立的供应链。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现在的高度,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以浦发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的强力支持。
在介绍河钢不同的发展阶段及收获后表示,企业的成长和变化,与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紧密相连。2008年以来,河钢通过实现集团化,推动了自身使命和角色定位的改变,把企业的发展与民族工业的使命、国家角色的定位联系起来,始终与国家战略保持同向同行。在装备升级阶段,河钢拥有了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为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品升级阶段,全面推进“两个结构”优化,通过客户结构优化倒逼产品结构升级,达到从装备领先到产品领先的目标。在技术升级阶段,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竞争力。当前,河钢正在推进重大变革,纵向延伸产业链,由钢铁向材料、制造向服务转变,横向推进同类业务归集和结构性重组,把服务钢铁主流程的每道工序变成独立市场单元,把工序链打造成价值链、创效链。河钢的发展历程,不是孤立的成长过程,而是始终与国家发展大势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发展的缩影。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依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撑力量。这个星球斑驳陆离的美丽景色大多与钢铁有关,正是有了钢铁的支撑,让世界拥有了立体感。我们不能忘掉缺钢少铁的历史,也不能用超越历史的眼光去评价历史。如今,中国钢铁工业拥有10亿吨的产量、近10万亿的产业规模,虽然市场会有波动,但是不能改变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的支撑作用。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依然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未来,中国钢铁人不仅要让中国的钢铁更加绿色、更加坚韧,也要让中国因为钢铁身躯更加强大、更加挺拔。
对浦发银行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祝贺,并对河钢与浦发银行的战略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浦发银行成长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最活跃地区,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上聚集各方所长,快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让人感到敬佩。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的责任担当,在服务客户上展现的政策解读能力和提供增值服务的理念,值得学习借鉴。每一次改变思维方式或推进重大改革,都会衍生出许多发展机会。在新的发展周期,河钢高度契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选择新发展路径时,不再关注增量效率,而是关注存量优化,通过资源再配置形成新竞争力。在此过程中,河钢要与浦发银行在企银战略合作上寻找更多的机会,携手开拓更广阔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共同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擘画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未来,河钢要与浦发银行进一步加强战略协同,担当好各自的角色,充分利用好双方的资源和优势,为中国钢铁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