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面对“两高”项目的态度已愈加明确,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为重点

   2021-07-28 网络254

节能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正成为中央和地方环境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和地方多层面布局减碳控污和节能降耗,建立整改清单,对企业能耗建档立卡台账管理,全面遏制两高项目上马。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2021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表示,我国将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严控增量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改造升级,扎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严防过剩产能死灰复燃。

“在减排、降碳这件事上政府是极其严肃认真的。”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今年3月8日至13日京津冀发生了长达一周的重污染,随后相关部门对唐山钢铁企业突查,最终多达几十人被刑事处理,相关违规公司被重罚,环保运维公司和一供应商被逐出市场。

中央层面对“两高”项目的态度已愈加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近日召开的2021年年中节能工作视频会议明确指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当前节能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地区要深入开展“两高”项目大起底、大清查,强化政策举措,对症下猛药、下急药,坚决刹住部分地区能耗猛增的势头。

国务院国资委在对下半年工作进行安排时也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项目投资。对“两高”增量项目,未严格履行审查审批手续的要立即停工,拟建项目深入论证,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

在中央指引下,地方纷纷部署行动。山东、河南、辽宁等多地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做出安排。7月23日召开的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迅速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有序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该省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则对“两高”项目提出具体管控要求。例如,要求各市对“十三五”以来受理、审批环评文件及有关部门列入计划的“两高”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两高”项目生态环境管理台账。要求所有新、改、扩“两高”项目,必须坚决实行产能、煤炭、能源、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五个减量替代,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实施意见》也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从严控制“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并要求各地要会同发展改革等部门对辖区内已建成、在建以及拟建“两高”项目进行梳理排查,摸清项目底数,建立拟建“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情况台账。

吕梁市也召开研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专题会议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全面起底全市能耗总量,对企业能耗建档立卡台账管理,制定出台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方案,谋划减碳控污长远战略。

受经济利益驱使,事实上仍有地方不惜违规推动钢铁焦化玻璃等“两高”项目上马。7月20日,生态环境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当日向辽宁省委、省政府反馈了督察情况。督察指出,辽宁省一些地方和部门思想认识仍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对绿色低碳发展理解不够深刻,还存在传统路径依赖,对“两高”项目管控不力。对未完成能耗双控考核的地市,辽宁省既未按要求实施问责,也未实行高能耗项目缓批限批,能耗双控考核沦为摆设。

此外,根据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西省反馈督察情况显示,地方上马“两高”项目愿望强烈,审查监管责任落实缺位。山西全省计划上马178个“两高”项目,预计能耗5942万吨标准煤,大幅超出“十四五”新增用能空间。其中,101个在建或已建项目中72个手续不全,比例高达71.3%。《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73%。但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行动方案又将目标上调至80%,即便如此,由于工作推进不力,相关目标也未完成。晋中、吕梁、运城“十三五”期间多次未完成年度能耗双控考核目标,煤炭消费量急剧增加。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表示,以钢铁为例,一些地方出于财政税收压力而产生对钢铁产能的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部分钢铁企业的布局优化调整。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表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无疑是当前能耗双控工作的重点。无论是节能还是降碳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一方面要助力双碳目标保障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又要精准科学对症下药。

孙传旺表示,有效防止“一刀切”,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差异,摸清家底精准评估,厘清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经济成本与生态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成本低效益好容易做的领域加强管理优先实施。尤其要防控“两高”项目向政策规制强度较弱、能源禀赋能力较强的地区转移,造成区域间的“碳泄露”。而且,对有条件的地区,应该选择通过减小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而不是关停拆除的方式来加快煤电的退出,在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加强传统能源基础设施对能源供给稳定的保障能力。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


 
 
更多>同类钢铁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钢铁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经营资质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21002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