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3月1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首届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任组长。专家委员会加强对国内外双碳领域技术的跟踪和分析研判,评估与推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实施进展和落地见效,围绕双碳科技创新发展路径等重大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3月2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CO2 Emissions in 2022》报告。202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0.9%或3.21亿吨,超过368亿吨,达到新高。能源燃烧排放增加了4.23亿吨,而工业过程排放减少了1.02亿吨。
3月3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六五环境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宣传聚焦主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突出成就、讲述全社会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生动故事为重要内容。国家主场活动将在山东济南举行。
3月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方案(2023—2025年)》,成为首个省级碳足迹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初步完成全省重点企业碳足迹碳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收集,启动碳足迹核算评价体系、方法学核算体系建设,完成100家重点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
3月14日,《合肥高新区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实施方案》发布,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探索实施工业企业碳积分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园区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经实施将是全国首创,具有创新示范效应。
3月15日,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是北大独立实体研究机构,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朴世龙担任院长,开展气候变化与碳循环、碳中和与气候环境协同效应、零排负排关键技术、能源系统工程、经济政策与管理、气候立法与全球气候治理等研究。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绿色产业包含节能降碳产业、环境保护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
两会代表双碳建议提案:建立完善“双碳”标准体系;加快减排量市场与碳市场的对接;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促进企业自觉践行“双碳”责任;大力发展氢冶金技术;以法治力量推进“碳治理”落地见效;研究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改革我国碳排放配额的初始发放方式;搭建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推进林草湿地碳汇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行业碳足迹核算;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等。
政策标准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明确从四个方面加快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准;稳步提升重点用能行业能耗限额要求;持续提高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不断扩大节能标准覆盖范围。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和产品设备节能降碳更新改造。
3月10日,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以钢铁、焦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对标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进一批节能改造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行业能效稳步提升。
技术项目
近日,美国能源部拨款200万美元,资助密苏里科技大学正在主导的一项名为“提高电弧炉运行效率的智能动态电弧炉咨询系统(IDEAS)” 的研究,该研究致力于提高电弧炉运行效率,减少碳足迹。该研究暂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评估大河钢铁公司和伯明翰商业金属公司(CMC)现有电弧炉生产系统,为下一步研究制订框架;第二阶段,将新光纤传感技术与新控制模块、定向能量输入和电弧炉炉渣特性模型一起在工厂进行测试应用。
近期,宝武400m3级冶金试验平台(HyCROF)——八钢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利用系数实现全新突破。2月下旬以来的数据显示,利用系数已突破4.5t/(m3·d)。
近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举行重点项目开复工仪式,其中包括中国宝武旗下的新疆天山钢铁巴州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零碳工厂示范线项目。项目计划建设发电容量为300MW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光伏电站;同时在巴州钢铁现有产业园区,新增建设100吨电炉+薄带连铸连轧产线(年产量50万吨)。
专利研究
一种高炉炼铁用氢气的自重整系统及方法,先将氢气通过氢气输送管道送入换热器进行加热后送入氢气裂解炉,进一步提高温度至950℃送入氢气自重整炉;在氢气自重整炉内,通入氧气将氢气中的CH4、CO2和水蒸气燃烧重整为还原气体CO和H2;将自重整后的气体通入高炉进行高炉炼铁。
碳市场
2023年3月6日至3月19日交易周期内,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较上一交易周期大幅上升,碳配额(CEA)成交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为56元/吨,碳配额总成交量为20.7万吨,总成交额为1173.46万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仅0.7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为20万吨。
2023年3月6日至3月19日交易周期内,试点碳市场活跃度下降,北京碳市场无碳配额成交;上海碳市场成交均价在58元/吨左右,总成交量仅5120吨,较上一交易周期成交量上升;湖北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与上一交易周期小幅下降,最高为47.59元/吨,最低为46.52元/吨,总成交量仅1.3万吨;广东碳市场碳配额成交均价小幅上涨,总成交量为8.05万吨,较上一交易周期大幅下降。
免责声明:tiegu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仅归tiegu所有,转载需取得tiegu书面授权,且tiegu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交流,并不代表tiegu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告之,核实后,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申请授权及投诉,请联系tiegu(400-8533-369)处理。